第四十三章 传说中的逍遥城(1 / 2)
复仇心胜血,
长剑鞘中啸。
千里不留行,
只为杀一人。
烈日之下,陶剑芳和诸葛无恙一路向着蒙宋边境策马奔驰。
除了补充马料,让跑累了的马饮饮水、歇歇脚、喘口气,他们基本上就没有停下来过。
一路上,陶剑芳都沉默不语。
因为他的心里只有复仇,向逍遥城城主复仇。
他实在是压抑得太久了,一朝爆发,就像是冲天的火山,喷薄而出,在他胸中冲得天崩地裂。
虽然陶大少爷不知道逍遥城城主是谁,姓张、姓李、还是姓白。
虽然陶大少爷不知道逍遥城城主长的是什么模样,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男、是女、年纪几何?脾性如何?
虽然陶大少爷不知道逍遥城城主为什么那么残忍,要设计杀害梅小蝶。
虽然陶大少爷不知道那射箭的人,和逍遥城城主是什么关系,是敌是友,是不是逍遥城城主指使他这样做。
他为什么要在梅小蝶死了三年之后,才把这件告诉他,让他去杀逍遥城城主。
虽然陶大少爷甚至都不知道逍遥城是在那个方向、是在哪里。
但是,此时此刻,他心中想的是如何找到逍遥城城主、杀了他,用他的血、用他的头、用他的心祭奠梅小蝶的在天之灵。
诸葛无恙去过逍遥城,他虽然不知道逍遥城城主是谁,但他知道逍遥城在哪里。
逍遥城,那是一座极远极冷的边城。
一路上,诸葛无恙把他所有知道的、所有听说过的逍遥城和逍遥城城主的事情,都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陶剑芳。
诸葛无恙自顾自地说,大少爷陶剑芳就自顾自地听。
“一百年前,逍遥城只不过是南宋、蒙古、金国三国边境的一座边关小村镇,严格来说就是边境上的一个小村庄,叫做逍遥村。”
“后来,边境货物多了、交易规模大了,就被人叫做逍遥镇。”
“五十年前,逍遥镇上马匹、粮食、铁器等资源交易规模越来越大,甚至都达到了影响战争规模、左右战争进程、影响国计民生的程度,这才有江湖人士叫逍遥城。”
“其实,在南宋、蒙古的官方文件上,从来就没有逍遥城的标识和记录。”
“逍遥城其实位于南宋境内,紧挨着蒙古、金国边境,是三国的接壤地。”
陶剑芳知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一个家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年一度的祭祀、而国家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战争与和平。
南宋、蒙古和金国之间也曾有合作、也曾有战争,但是总的来说,合作的时间还是多于战争。
那些边境城镇大多都是军事重镇,哪一个不是围绕着战争建立起来的呢。
诸葛无恙告诉陶剑芳。
“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资源不同、出产不同,需求就大有不同。”
“大宋有粮食、有铁器、有布匹、有钱财,但是没有战马,大宋很需要战马。”
“蒙古有战马,有牛羊,但是没有铜铁和粮食,蒙古很需要铁器、粮食和工匠。”
“金国有战马,有牛羊,但手工业不发达,同样需要铁器、粮食和工匠。”
“而三国边境的逍遥城就是各种情报交易、各种资源交换的最理想的场所,所以逍遥城就慢慢地发展了起来。
陶剑芳也知道:各国在朝堂之上,庙算战和之策、利益得失,就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各样的情报,综合研究各项国仇家恨,全面讨论各番利益得失,计算各种各样的战争资源,调动各种各样的战争潜力。
而处于三国交界的逍遥城,就是各种资源交汇之地,要发展起来很快很正常,如若发展不起来,那才不正常呢。
诸葛无恙告诉陶剑芳。
“现如今,金国已灭亡二十四年了,这座边关小城也建立了快五十年了,原先的边关小城,早已经发展成为宋蒙边境最大的一个商品交易集散地。”
“逍遥城虽然是商品交易集散地,是边关小城,但并没有什么雄关险隘。”
“逍遥城处在大漠边的一块平原之上,周边根本就无险可守。”
“不过,南宋、蒙古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他们在这里均没有任何驻军,在这里只有货物交易。”
“南宋还需要从这里获取战马、皮革;蒙古还需要从这里获取盐、铁、粮食,就连大宋百姓做饭用的普普通通铁锅,在蒙古却是紧俏稀缺得很。”
“虽然在战时这些物品都是禁止交易的,但私底下的交易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只不过,和平的时候,管制就松,利润就少一些。”
“交战的时候,管制就严,各自急需的商品价格就高、利润就大得多,就更有人愿意铤而走险,以命搏财,所以去往逍遥城的人反而更多。”
陶剑芳就这么静静地听着。
他知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千里奔忙为财死,千千万万无法满足的人心、千千万万无法满足的欲望就形成了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