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启程赴广(1 / 1)
从正德十六年十二月,阳明先生回到绍兴老家,一直到嘉靖六年六月之前,王阳明在绍兴讲学的一些基本情况。从正德十四年平定朱宸濠谋反的战争之后,王阳明不仅没有得到朝廷真正意义上的褒扬或者说嘉奖,他反而是陷入于各种各样的诬陷和诽谤之中。
朝廷虽然在名义上给王阳明封了新建伯,可是铁劵未颁,禄米未给,王阳明是形同渔樵,和普通百姓一个样。尽管当时舆论非常的不服气,试图为王阳明辩护、辩解,但是阳明先生也只是以无辩止谤来规劝,他的确对所有这一切都并不在意,他只是讲学。
他在讲他晚年成熟的思想,在讲他从百死千难当中所体悟到的、体会出来的圣人一点真骨血,良知二字。他也的的确确在这样的讲学过程当中,体会着自我之心与古圣先贤相连通的那样一种独特的心灵喜悦。随着阳明先生的讲学,良知学说不胫而走,遍满天下,所以绍兴也就成为王阳明的学说,尤其是成熟的致良知学说向全国各地传播的一个中心地。
可是阳明先生的这种讲学生涯并未持续太久,到了嘉靖六年,广西出事情了,朝廷就任命王阳明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前往广西地方,处理思恩、田州事务。这是什么事?所谓思恩、田州的问题,当时朝廷是认为思恩、田州这两个土司叛乱了,所以命王阳明前往思恩、田州去平叛。
广西的思恩和田州是有它自身的复杂性的,由来也不是嘉靖六年才有的事。总体上面来讲,综合有关史料来看,大概和两个方面的问题有关系。一个方面是和当时朝廷政策的贯彻有关系,朝廷这个政策主要是指改土归流。那什么叫改土归流呢?简单地说就是少数民族地方,本来都是由土司来管理的,土司是世袭的。可是朝廷为了强化对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上的管理,开始撤销土司,改设流官,那也就是政府、朝廷,在这些少数民族所设立的官府去管理。这一个政策的贯彻有它一定的偏差,所以引起了思恩、田州土司的不满,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土司相互之间也有它各种各样的矛盾,尤其是田州的情况,这一点是比较清楚的,土司之间也有问题,由来复杂的很。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思恩、田州对于一概的改土归流不满意,同时又对朝廷对于有关土司相互之间矛盾关系的处理也不满意,所以进一步就激发起了当时的田州土目,名字叫做卢苏,思恩土目名字叫做王受,他们两位的直接不满,不满就起兵。
当时的两广总督,当时的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的名字叫做姚镆,这位姚镆先生面对着卢苏、王受的起兵那是张皇失措,他认定这就是田州、思恩造反了,嘉靖五年的四月份的时候,姚镆曾经纠集了八万大兵攻入田州。总之战争并没有打赢,他反而激起了思恩、田州,也就是卢苏和王受更大规模的反抗、反击,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了。
在这么一个情况之下,朝廷又想到了王阳明,要让他去收拾残局。我顺便说一句,思恩、田州事务的确有它自身的复杂性,史料的记载也并不完全一致,在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讲、不具体讲,那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王阳明的生活世界》这部作品,这部书29年出版,马上由商务印书馆出修订本。在我的这个作品当中,对思恩、田州情况的来龙去脉,有比较详细的考证,这里我们不多说了。
总之,我们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时候朝廷命王阳明出任左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并不意味着朝廷对王阳明多年来所蒙受的那种不白之冤已经给予澄清,也并不意味着他是对王阳明的重用,实际上他只是因为姚镆对地方事务处置失当,致使地方陷于进一步的混乱当中,他们朝廷只不过是为了要借助王阳明的才能去进行善后处理而已。
可是当时阳明先生的身体的确是已经相当虚弱了,他一直以来身体并不好,我们多次提到过这个事。所以嘉靖六年的六月六日,阳明先生接到朝廷的诏书,他立即给朝廷上书,打算辞去这个新的任命。他在上书当中提到自己当时的病况,说臣,就是我,病患久积,潮热痰嗽,日甚月深,每一发咳,必至顿绝,久始渐苏。大致的意思是说,我是长久以来,长期以来身体有病,这个病也是日积月累,现在变得越来越深重了,潮热痰嗽,肺部有病,经常咳嗽。这个咳嗽的病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一旦咳起来,往往会晕厥过去,要过好久才能够苏醒过来。
我相信王阳明在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夸张之词,在这个上书当中,阳明先生除了谈到自己的病况以外,并且还希望朝廷能够从实际出发,另外选择真正有才能的人,替代他前往两广,解决处理思、田问题。比如说他当时还推荐了南京工部尚书胡世宁,也推荐过刑部尚书李承勋等替代他前往两广。
可是对于阳明上书请求辞去新任命的事情,朝廷不允许。到了七月七日,敕谕再下,命王阳明提督两广及江西、湖广等处地方军务,并且要求王阳明,你不许耽搁,要星驰前去,那也就是你要披星戴月,连夜赶往思恩、田州,到广西去。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情况,王阳明实在也是迫不得已,他开始做前往两广的准备。到了嘉靖六年的八月,他要离开绍兴,前往两广了,他写下了一篇文章,叫做《客座私祝》,留下了他对弟子、对师友的一种谆谆嘱咐。这篇文章非常有名,大意说我“但愿温恭直谅之友”,到这个地方来讲学论道,温恭就是温良恭俭让,孔夫子曾经说过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那也就是直谅这两个字的来历。
到这个地方来给我们的弟子们讲学,“示以孝友谦和之行”,你要把孝友谦和这样的一种行为,展示给我们的弟子,要“德业相劝,过失相规,以教训我子弟”,这样的人我们是欢迎的,温恭直谅之友我们是欢迎的,要达到德业相劝,过失相规;使我们的弟子不要陷入于一种非僻,“毋陷于非僻”;我不愿那些狂躁的、惰慢的这样的一些人到这个地方来博弈饮酒,也就是下棋、喝酒,大呼小叫,“长傲饬非,导以骄奢淫荡之事,诱以贪财黩货之谋”。温恭直谅之友那就是良师;博弈饮酒、长傲饬非,导以骄奢淫荡,诱以贪财黩货,那就是凶人;希望我的弟子们,子弟们,要近良师而远凶人。
这篇文章尽管很短,但是我们的确可以从其中体会到王阳明要引领子弟、引领士友,进入一种博厚高明、悠久无疆之圣人境界的那样一种热切的情怀,其心怀之坦荡、胸怀之磊落,在这寥寥数语当中也已经表露无疑。所以后来人,比如说清朝的孙奇逢,孙奇逢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做“私祝数语”,也就是《客座私祝》,尽管这是寥寥数语,可是言切简明,直令宵人辈立脚不住。这个评语很到位。
《客座私祝》这篇短文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王阳明亲笔留下的对于士友、对于子弟的最后教导。嘉靖六年的九月初八,这一天王阳明开始离开绍兴,启程前往广西,就在前一天晚上,王阳明因为要离开老家前往两广了,所以他宴请弟子们,等于说是一个告别宴会。
宴会进行得差不多了,那么他和他的两位大弟子,一位叫做钱德洪,一位叫做王畿,他们三位,师徒三人在天泉桥上有过一场讨论。阳明先生的府邸,外面有一个池,叫做碧霞池,碧霞池上有座桥,就叫做天泉桥。所以他们暂时离开了餐桌,来到了桥上,师徒三人有过一场重要对话,这个对话后人称为天泉证道。
大意是关于王阳明先生的良知的理解,钱德洪和王畿两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平时他们也就有观点上的差别。钱、王两位说,我们的老师明天就要走了,我们何不趁现在把我们各自的观点向老师请教呢?由于有这么一个情况,所以在天泉桥上,他们两位向王阳明先生请教。
王阳明说,我马上要到广西去,要入广了,我也正是希望你们两位来把有些问题谈谈清楚。那么在这个天泉证道当中,阳明先生再一次确认了四句教,那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阳明学当中非常著名的四句教问题。那四句教的具体理解和解释,我们现在同样不展开,下次我们谈王阳明思想的时候,专门拿一个时间出来,来讨论这个四句教。
到了九月初十,王阳明渡过钱塘江,乘船进入富春江,到达严子陵钓台。严子陵钓台这个地方,王阳明并不是第一次到,正德十四年的时候,王阳明押解着朱宸濠等俘虏,曾经到过钓台。可是当时是事情急迫,心中当然也有事,所以没有登临。到了现在,重新经过严子陵钓台,前后头尾差不多有十年了,他想登上严子陵钓台。可是他现在是身体登不上了,自己说是肺病足疮,要想登竟然是体力有所不能。所以阳明先生说是“仰瞻台上云,俯濯台下水”,他不禁有一种“往迹如梦里”的感慨。从这个事情本身我们的确可以看到,阳明先生当时的身体的确是不好了,体力不支。
正是在富春江畔的严子陵钓台这里,他的两位弟子,我们刚才提到的钱德洪和王畿,他们依依惜别。而在惜别的同时,他们又再一次讨论了心之本体的问题。这个所谓心之本体的问题,这一次讨论后来人也把它称为“严滩问答”,主要也有四句,是说“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
那么这个四句怎么说,怎么来理解,我个人以为呢完整意义上讲的天泉证道,应当和严滩问答结合起来做通盘考虑,它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也就是关于良知本体问题的一个延续性的讨论。因此这里我们也先不展开,往后我们谈四句教的时候,我们再一起来进行讨论。
阳明先生辞别了钱德洪和王畿,乘船前往广西。那么前路如何?他到广西之后,面对着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势?他将做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