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巡抚南赣(一)(1 / 2)
我们上次讲到阳明任南京鸿胪寺卿,因为这是个闲职,所以他在任的时候,反而是以讲学为主。
他在南京鸿胪寺卿的任上待了大概两年半时间,到了正德十一年九月,朝廷下了一道敕谕,升王阳明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
南、赣、汀、漳是四个地名,南是指南安府,南安府的府制在现在的江西省大余县;赣是指赣州,汀是指汀州,现在的福建长汀;漳是指漳州。这一新的任命,按照史料的记载,是出于当时的兵部尚书王琼的推荐。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朝廷要给阳明这样的一个任命呢?这实际上涉及到当时明朝的实际的政治形势。
我们原来讲过,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个胸无大志,而又心气浮躁的人,他继位之初重用刘瑾,自己沉湎于嬉游享乐,亲近群小,驱逐大臣,致使超纲废驰,内忧外患日趋严重。王阳明曾经给他的父亲写过一封书信,当时是正德七年,阳明在京城,这封信里头我们可以看到在通常在正史里头看不到的一些记载。
他讲到,明武宗养了很多人,诸如养子、番僧、伶人、优妇等数以千计,都是锦衣玉食,并且又为他的那些养子们盖造王府,为他所喜欢的番僧们崇饰寺塔。没钱了怎么办?没钱就索之勋臣之家、索之戚里之家、索之中贵之家,他还讹诈他的母亲,他使人请他的母亲也就是皇太后出去饮酒,回来又让人去拦着太后,不让她还宫,必须要给钱才放进去,皇太后为此也是没有办法,经常以泪洗面,武宗皇帝还不许她哭。他自己多次请人请太后,太后为左右所持,不敢不至。把太后骗出来以后,就向太后讹诈钱财,把太后弄在外面,他同时派人到太后的宫里,看到什么值钱的通通搜刮一空。
紫禁城内也是整天的鼓噪不息,火炮之声昼夜不绝。我们曾经提到过,武宗朱厚照也喜欢玩兵。他把宫中的一些个太监们都组织起来,号为中军,一天到晚在紫禁城里头进行军事操练。在明武宗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下,政治清明那是全然谈不上的。
从正德三年以来,几乎年年有天灾,岁岁有人祸。阳明先生曾经在这封信里头还提到过,当时明朝十三省只有浙江和南直隶没有盗贼生发,南直隶算是现在的江苏省,也就是说只有江浙两地还相对平稳,没有盗贼。而其他地方都是盗贼连绵,我们已经可以深刻地看到,当时各地方民众啸聚山林,几乎已经成为常态。
在所有这些地方,特别是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四省毗连地区,情况尤其严峻。这些地方,地域广大、幅员辽阔、名人众多,同时又是崇山峻岭、重峦叠障,形成许许多多的自然天险,地形极其复杂和险峻。又鉴当时交通不便,所以四省毗连地区便为盗贼源宿(音。
正德六年的时候,朝廷曾经命当时的左佥都御史(这南、赣、汀、漳的巡抚总制军务,协力征讨江西各处山寨,这个就开始拉开了正德年间朝廷为平定江西等处山寨据点的序幕。可是陈金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贪残的人,他动辄调用狼兵、调用土兵。什么叫狼兵呢?狼兵主要是指广西、田州、东兰、那地等地方土司的兵,也就是少数民族的军队。土兵主要是指湖广土兵,主要是在湖广。那么狼兵、土兵征调非常的费钱,来来往往,你向东进攻,东边暂时平定下去了,可是西边起来了;你向西,西边暂时平定了,东边又起来了。虽可收暂时之效,终究不能从根本上长治久安。
一直到正德十一年,朝廷任命阳明先生去接替俞谏,因为陈金后来被免了,由于建替代;俞谏又被免了,由阳明替代。阳明在这个时候出任南、赣、汀、漳巡抚,实在地说,也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就当时四省毗连区域的总体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山头林立,那些小山头不计其数;而大的山寨就有三个大据点,主要是在福建漳州府境内,以小溪为根本据点,以詹师富、温火烧为首领,小溪的据点在漳州南部。
还有就是在江西的南安、赣州二府境内,以横水、桶岗为主要据点,以谢志山、蓝天凤为主要首领,这是第二个大据点。第三就是广东惠州府境内,以浰头为主要据点,以池仲荣也称池大兵为主要首领。这三个大地方,一方面是有相互联系的,另外一方面又是各自为政,就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时常出截人民,甚至攻打府县,声势已经是相当的浩大。阳明先生接到朝廷的任命后,他实际上当时还给朝廷上书,试图辞去这样的一个任命。而鉴于当时的实际状况,朝廷当然是不会允许王阳明辞职的。
到了正德十二年的十二月,朝廷对王阳明先生辞任的书下了批复,明确说奉圣旨不准休致。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阳明与正德十一年十二月开始离开杭州,到江西去出任南、赣、汀、漳的巡抚。他正德十二年正月十八日抵达赣州,随即开府,以全副精力投入了当地地方军政事务的处理,从此王阳明以儒者的身份开始了将军的生涯。
他首先行文四省各府,要求消除地方偏见,务以大局为重,各个地方都要详细了解各自管辖范围之内的实际情况。包括山川、地理环境,包括各个地方山寨的大小、多寡,包括具体的实际的兵力,拥有配备等。
阳明先生对山川地理状况也进行实际的寻访,了解地形地貌、军备军需等实际情况,切实地掌握山川地理、民情物态,以及对峙双方的兵力、兵种、作战能力、作战特点等方面,都做了非常切实的了解。这样一些具体的实际的活动,一方面是体现了他谨慎务实的工作作风,我们要特别指出来,这就是知行合一,阳明先生关于赣州这些地方山川地理的知识、道路交通,以及当时的战争实际的形势等知识的实际了解,正是通过他的切身实践来获得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切身实践,对官兵以及对方各方面情况有确实了解之后,他发现问题了,第一个方面,按照过去像陈金也好、俞谏也好,这些前任官员往往是一有动静,官兵还没有动,山上已经先知道了,这样的军事行动是无效的。阳明很清楚地知道,山上山下是有沟通、有信息的交通往来的,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他发现官兵作战能力太差,军费不足,军备很差,作战能力十分低下,这样的情况,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当然是极其困难的。为了备战,为了尽可能快的肃清南、赣、汀、漳四府毗邻地区的盗寇,阳明先生为军事行动进行了战前的预备,他主要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个方面,叫做十家牌法,原来我也简单提到过,阳明先生在庐陵县的时候,是采用了古代的保甲法,来实行军民的联防。这个十家牌法是对于古代保甲法的一种创造性的发展,是一种户籍登记与查验的制度。按照阳明先生的叙述,十家制一牌,在这个牌上面写上门户、籍贯、人丁多少、有没有暂时寄宿之人、有没有来路不明的人,所以要揭于各家门上,要凭查验官去查。十家编为一牌,要把这个户主的姓名等写得清清楚楚。
而背后就写上阳明先生的告谕,今天轮到谁家,谁去查,某家打个比方讲五个人,到了没有?多出来一个,是什么来路?少了一个,往哪儿去了?一定要讲清楚,向官府报告。如果说不报告,那很麻烦,十家连罪。这个十家牌法的牌式,王阳明是亲自制定的。
有这么严格的一种户籍登记、户籍查验制度,实际上它的效果在什么呢?就是杜绝了各个山寨派间谍混入居民刺探军事情报的可能性,实际上是切断了山上山下的信息交通,这就使各个山头、各个山寨在信息上处于独立地位。显而易见,它确保了军事行动的机密性和有效性,这是十家牌法的主要目的。
另外一个方面,阳明先生实地调查发现问题很多,军费可以说是财用耗竭;兵力可以说是兵力寡脆,许多所谓的军、所谓的兵,只是登记册上是有的,人是没有的。各个地方的所谓的机手、弩手等都是半应虚文。王阳明做出一个基本判断,以这样的军队要去抵抗强寇,就好比是一群羊赶进老虎群里去一样,哪有这个可能?军费缺乏、兵力不足、作战能力低下,士气萎靡不振,是当时官兵自身所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根本问题。
正因为这样,过去不论是陈金,也不论是俞谏,一有军事行动,往往非调土兵,即倩狼达,要么就是调土兵,要么就是调狼兵。王阳明先生觉得,动辄调狼兵、调土兵,或许是因为狼兵、土兵的作战能力比较强,可以收一时之效。但是这种大规模的、大范围的军事调动,弊病是显而易见的,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行动迟缓,耗费时日。比如说到广西那边去调狼兵,往返之际,辄已经年,兵机是很容易丧失的,一动一年过去了。这个仗还怎么打?
第二个方面,消耗太大,浪费财产,一调土兵、狼兵,靡费所需动辄数万。
更重要的第三个方面是曝露目标,贻误战机,那么远距离的、大规模地调动军队,上山岂有不知之理?鉴于这样的一些问题,阳明先生认为,如果要真正要抓住军事时机,要真正取得战争的胜利,不能有依赖思想,要破除这种动辄依赖狼兵、土兵的思想,而必须使自己的军队能够强化自身的作战能力。
为此他开始拣选民兵,亲自给予操练,他曾经给江西、福建兵备使、包括广东、湖广各不同地方发出了指令,要求到民间去选择一些有突出能力的人,什么人呢?力能扛鼎的好、勇于杀敌的好,这些人选来给比较高的这个俸禄,并且授予一定的军事的头衔,招募来以后,王阳明自己去进行训练。王阳明的这一做法,优化了军队结构,振作了士气,提升了军队的实际作战能力,为此后的一系列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终究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