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初代机械(1 / 2)
“小郎君,这工厂和工人是什么?市场又是什么?”张河涛看着计划书的目录研究了半天也百思不得其解。
沈峰笑着说道:“你先把所有内容都看一遍再问吧,这样某也好更全面的回答。”
“好!”张河涛拿过除机械构图外所有的内容细细看了起来。
沈峰也趁此时间开始跟沈括讲解这两个机械的原理和结构。
首先是走锭精纺机还有个俗称叫骡机,从这个俗称就可以看的出来它是两种机器的结合而成。但不是表面上的两个机器拼接在一起,而是两种机械的优点和功能的结合。它们分别是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就是那个象征着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器了。一开始珍妮机的纱锭数才八个,后来增加到十六个,最后也就8个。要知道在大宋的水力大纺车都能有三十多个纱锭,可见中国当时纺织技术已经领先西方几百多年了。而后来西方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就大幅度提高了纱锭的数量。
然而水力纺纱机纺出的纱粗而质地粗糙。珍妮机纺出的纱细但牢度差。所以,为了实际上织出优质布来。就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英国人塞缪尔·克朗普顿于1779年发明了走锭精纺机,纱锭数增加到了四百个。
当然,那时候蒸汽机已经出现了。而沈峰所在的大宋朝还只能用水力或者人力来驱动这台机器。至于什么时候把蒸汽机造出来?对不起,那东西没有一定量的科学人才,就算是沈峰手搓一个出来也没法用。况且,沈峰哪有那能耐。照着搓也不会呀。
“这机械真的可以装上四百个纱锭?”沈括琢磨了半天还是不敢置信这机械能如此高效率。
沈峰一边解释着走锭精纺机的工作原理一边回答道:“那是肯定的呀。这都是我最初步的估算,等机械运行成熟了还可以增加到八百个甚至更多呢。”
“太妙了!太妙了!”沈括感叹着。
沈峰继续介绍起了下一个机器,织布机。其实在此时的大宋有一个在小手工业方面讲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织布机,那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提花机的一种叫花楼织机。这种结构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的织布机,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唐代晚期亦已出现,但它的名气在宋朝才达到顶峰。
作为最先进的织布机,它一共有多达18个构件,以适应大型、复杂、多彩的织物纹样的织造要求。花楼织机首次把提花工作从织造工作中分离出来,并由一人专职来负责操作,此人就是“挽花工”。
就当时的科技条件来说,花楼织机的技术难度简直堪比现代的光刻机,其机械的复杂程度和精巧技术都居于世界首位。作为中国古代纺织技术所取得的最高成就,直到今天,还没有一种现代织机能完全取代这种古老的花楼织机。
而沈峰想要制造的织布机相对于花楼织机来说就显得更加工业化和标准化一点了。这就像一个走的是产量路线,另一个走的是精致路线。
飞梭织布机与水力织布机的结合是沈峰选择的路线。飞梭的发明单单对于织布这个行业来说是质的飞跃。以前用普通的梭子,得有两个人配合,现在使用飞梭,一个人就能完成织布工作,而且能织比以前更宽的布。所以飞梭的发明使织布速度变快。水力织布机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河流水力作为动力驱动飞梭织布机的正常运行,他的效率是现今大宋各种织布机的几十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