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九个问题(中)(1 / 2)
和金庸与郭襄有着奇妙缘分的张君宝不一样,这个世界的张三丰要更出尘一些。
年少被少林寺收养,却因为偷学武功被逐出少林。
其实若说是偷学武功那也太过了——不过是看了两眼,就会了。
既没有听到这武功从头到尾的招式套路,也没有听到习武过程中的任何精要,更没有使用习武过程中需要用来辅助的药浴。
凭着一招半式的罗汉拳,张三丰一边在江湖上游荡,一边学习,还在元朝当过官。
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了武当。
这里有隐居的求道者,还有暂且休息的义军。
几番交集之后,张三丰确实觉得元朝糜烂无救,有去义军行事的想法,却又觉得如此作为对不住举荐自己的朋友,于是选择辞官归隐,在武当隐居。
一日,忽见雨后玄武,三丰由此枯坐一地不动,数十日后,又癫狂起舞。
因为身着道袍,口中又时不时念叨着稀奇古怪的道经,于是被称为“三疯道人”。
至于为何是“三疯”,而不是别的什么,这就不甚清楚了。
或许,这就是缘分?
再之后,就是武当建立,张真人名号远扬,然后江湖纷争的故事了。
那个时候,张真人的威名逐渐被一个叫做张无忌的高手掩盖。
但是所有人都明白,比起张无忌,张三丰才是时代真正的绝顶。
又过数十年,张无忌身亡,朱重八建立如今的明,而张真人,仍然在江湖上活跃。
直到现在,明帝都换了几个了,他仍然活着。
数百年的岁月里,张真人见证了生离死别,爱恨情仇,种种红尘欲念。
自然也见证了,他自己。
当初见玄武的事情,莫名其妙传出去了。
而他是真武大帝的说法,也开始广为流传。
最初他以为这是自己的徒子徒孙为了武当的香火而宣传的,可是后来他却没找到消息的源头。
如今,他见到了真正的仙人,自然很想解决掉这个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
当你知道自己是神仙转世的时候,如果选择相信,那么在度过最初的欣喜与自信之后,就会是浓浓的哀愁——
我的成就是因为我是神仙转世才达成的,还是我自己就有的才干呢?或者说我能有这样的才干,也是因为我是神仙转世呢?
上面这个,是独属于天才的哀愁。
他们不想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其实是身世的附属品。
当然,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就是矫情,得了便宜还卖乖。
而另一种哀愁则是,今世之我为我,过去之我非我,那,未来之我是我邪?
这种就是哲学家的哀愁了,也是普通人的哀愁。
我不管成就,不管挫败,只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将来有一天,我如果回归了本体,那,我还是我吗?
一个凡人的经历,凭什么和仙人漫长岁月的经历相比?我凭什么保证,归位的我,仍然是我呢?
这是不能的。
这两种哀愁就像是心魔一样困扰着张三丰。
所以他寻仙访道,除了是探寻前人遗路,寻找先天之上的方法,就是在思考,神仙,究竟是什么。
虽然说,以张三丰的心境修为,完全可以选择遗忘这件事,不再想起,绝不相信。
只要不相信,就不会有忧愁。
但是这一切的巧合,一切的传说,都太多了。
你很难体会到他作为一个活了数百年的旁观者,旁观自己的传说一步步诞生,一步步深入人心,甚至有所超常的。
他没办法选择不相信。
这就是张三丰的心结,一个困扰了他许久,听起来甚至有些凡尔赛的心结。
“我……真的只是真武大帝吗?”
时空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按照自己前世看过的一部小说来解释——
金古综武世界都有,那这本小说背后的世界也一定存在。
说不定,他自己就在某一部小说里呢?
“在比星空更遥远的地方,世界之外的无穷远处,有一个大世界,叫做《一世之尊》。”
“那个世界的人很强,很强。”
“其中最强的境界,叫做道果,而道果之下的境界,叫做彼岸,那些成就了彼岸的人,叫做彼岸者。”
“彼岸者中,有一些你们熟知的名字,比如,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还有一些你们现在并不熟悉,但是未来必会清楚的名字,比如,东皇太一。”
“彼岸者们能够自由地穿梭时间与空间,时间对于祂们而言没有意义。”
“祂们可以自由到达过去的时间落下棋子,然后看着棋子运转。”
“祂们没有过去与未来,他们永远在〈现在〉。”
就在众人都不自觉地沉浸在这种沉静又悠远的氛围当中的时候,时空集突然打岔。
“你们听得懂吗?”
众人先是一愣,旋即愤怒地看向出声的人,然后就是一阵讪笑。
“听得懂,听得懂。”
“还请仙人继续讲述。”
“哦,那就好。”时空集还担心这群古代人听不懂后来小说的设定呢。
不过他自觉自己讲述的故事实在是太平淡了,或许找个说书人来讲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