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抛诗百首(1 / 2)
李恪伫立在圆桌前面,迟迟没有落笔,他在思考。
哪一首诗才能技惊四座。
周围人都看着急了。
莫不是他江郎才尽了?
自古以来,天才泯然众人矣,太多太多,尤其是要临时作诗。
长孙无忌见状,不忘落井下石揶揄:“三郎,若是想不出来,不必为难强求自己。”
宾客们等待许久,神色逐渐不耐烦。
杨如意与房玄龄等人都微微担心。
孔颖达神色有些失望,不过对李恪也是很理解,这毕竟只是个七岁孩子。
精通儒学与擅长作诗,虽都是文道,可却相差甚远。
前者只需要埋头苦读,钻研许多处困难的学问。
可是作诗,那不仅需要精通典籍,还要洞察世事,并且要有化繁为简的能力,还要脑中灵光一闪与恰如其分的机遇心境。
多少学士文人饱读诗书,最终作诗都平平无奇,正是因为没有天赋啊。
孔颖达鼓励:“若是做不出诗,可否想个残句,若是残句也想不出,那就将之前那诗写一遍。能见到你那字迹,我们也是不枉此行。”
他知道给予李恪时间,对方一定会在大唐文坛占据一席之地。
李恪向他投过去感激的目光,谁说儒者都是酸儒,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孔博士,请看。”
李恪前些日子就反复将前世背诵过的诗作抄写出来,并且将其归类甄别。
儿童诗、出塞诗、友人诗、老人诗、颜色诗
如儿童诗,最适合他这个七岁年龄所写,什么鹅鹅鹅,什么床头明月光,写出来别人不会质疑。
而老人诗,大多是年事已高的作者所写,其心境沧桑,李恪只有七岁,根本没有这样的阅历。
若是写出来,必定受到他人质疑。
他还想了许多理由解释,这些首诗如何而来。
蘸满黑色墨水的狼毫落下,当第一个字勾勒出来时,周围人都眉头紧皱。
这个字,竟然如此奇怪?
但是却又韵味十足。
铁画银钩,瘦长如弓。
这便是瘦金体,李恪此刻豪情万丈。
这里没有宋朝明朝清朝,也没有李白杜甫苏轼。
他就是诗神!
“诸位诗人别怪我剽窃你们啊,我真不是故意卷你们的。”
李恪一想到他写出那些诗词,等以后李白杜甫苏轼等人出世后,若是想要作诗,必定又要榨干脑细胞写新的诗,以后诗词界肯定卷死了啊。
唰!
唰!
唰!
一个个瘦金体组成了一行行句子,远看过去他们排列整齐,仿佛优美的画一样。
旁边韦夫人迫不及待吟诵出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这一句毕,众人皆感受到一股历史长河的沧桑扑面而来,身体某处更是有酥麻的感觉。
韦夫人虽然刁蛮,可她出自京兆韦氏,一口官话十分标准且清亮。
房玄龄拍手叫好:
“好!!!”
立刻众人愤怒眼神看过去,房玄龄立刻闭嘴了。
韦夫人想要读下面一句,可目光移到上面就呆住了,目光露出幽怨,她怎么没有这样优秀的儿子呢。
有人低语说道:“怎么还不读?”
长孙氏见到她神色复杂,于是也吟诵道: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这句倒还好,不过她总感觉李恪这是写给杨如意的。
于是,她说道:“如意妹妹,不如你来读最后一句。”
这时,李恪身边站了夫人们还有大儒学士,有些人站在他桌子对面,看诗作上倒着的字很费力。
杨如意声音也很好听,并且带有一丝沙哑与复杂的情绪。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李恪感觉到周围一片沉默,其实他娘没读完时,那些学士都已经看完了诗,陷入了沉默之中。
“这诗?格律不通!”
长孙无忌冷笑一声,嘴巴很硬,但表情却仿佛吃了十斤柠檬一样。
众人都闻到一股酸意,不由发笑。
李恪:“我这玩笑之作,难登大雅之堂!不如长孙典签,再作一首?”
开玩笑!
但凡是个有脑子的人,都不会这时候作诗。
谁作诗都是给李恪当陪衬啊。
孔颖达、陆德明等十八学士,听到这是玩笑之作,难登大雅之堂,无不是哭笑不得。
他们生怕谁将他们以往的诗作拿出来,和这首对比。
那到时候是真的丢脸。
孔颖达悠悠感慨道:“果然雏凤清于老凤声,今日三郎有此诗作,已是锋芒毕露啊。只是不知道这格律不像寻常诗作,但却又有韵味。”
“这是词,是诗的一种。”李恪解释。
众人一时难以接受词的不对仗,应该是都有强迫症吧。
陆德明心思细腻好奇询问:“三郎,是如何想出这首词的?”
他总感觉这首词是历经了世间沧桑、出世之人才能作出,可三郎只是七岁孩童啊。
“说不定是抄的。”长孙无忌笃定说道。
长孙氏都不满他了,“兄长,这样的诗词去哪抄啊?”
长孙无忌闭口不言。
这年头能读书都是世家大族,可不缺钱到要卖诗换钱的地步。
李恪微微颔首,抱拳一礼,看向杨如意说道:“这是我送给我娘的词,她虽二十出头,可是却历经国破家亡,嫁人生子,看尽世间繁华最终视其如过眼云烟。”
“所以我最后感慨,古今多少事,最终皆是空,故而不必烦恼。”
宾客们细细想来确实感慨。
杨如意本是隋朝公主,奈何国破家亡,成为秦王府妾室,刚刚还不是长孙安业还让她去台上献舞吗。
不过世事无常,她竟然依旧笑着面对。
众人对其这样的淡泊更加敬佩。
如果是他们经历这样的事情,恐怕早就心态崩了啊。
“多谢恪儿。”
杨如意眨了眨眼睛,她发现恪儿经过仙人指点,已经是浴火重生。
她绝对不能告诉其他人这个秘密,否则一定会遭到人嫉妒。
纵然陆德明孔颖达等人难以想象,但也只有这个理由可以解释了。
其中孔颖达更是感慨颇深,他当年入皇宫教导公主杨如意四书五经,不过数年就改朝换代,果然世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