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红河县古村(1 / 2)
过了2天,司徒斌三人收到陈教授的手机短信后,仔细的收拾好各自的行李,来到机场集合。等所有成员到齐,他们登上了前往普洱思茅机场的飞机。又经过1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他们终于来到红河县地界。
经过一天的折腾,当晚,他们入住了一家普通宾馆。打算先休息一晚,第二天再去红河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哈尼族的聚集地考察。
夜晚,队长司徒斌召集了所有成员,商量接下来的工作。
“老师已经和当地的文物所联系好,如果查到了具体的墓地位置,当地文物所就可以协助我们和当地哈尼族人进行沟通,说服他们允许我们进行开发。而且老师也联系了哈尼族的哈尼哈吧唱诗人马建昌,听听他的说法,看不能查出新的线索。”司徒斌看了看所有的成员,见全都到齐了,就把最新的工作计划缓缓说出。
“哈尼族这么重视传统,会让我们进去考察吗?“小胖子刘路,提出疑问。
“他们确实很重视传统,就因为这个特点,就更应该让我们进去考察。因为青铜鼎的出世,说明这个墓地已经遭到了盗墓贼的破坏,里面变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司徒斌想了想,回答道。
“那我们怎么寻找位置呢,我带的设备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威廉满脸疑惑,茫然的问道。
“威廉,考古设备在这一方面没有用处,这也是你们学院的局限性。我们国人有自己的办法,等到了那里,你自然就知道了。”他看着威廉,解答道。
“哦,这真是太神奇了。那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威廉一脸的惊奇。
“我和老师先找马建昌先生聊一聊,你们就先和哈尼族村民打打交道,务必让他们明白我们的善意。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说。”他摸摸下巴,想了想,又说道,“这里温度比较高,气候温暖,大家把行李再整理一下,太厚的衣服就不用带了。“感觉这样安排没什么疏漏,他就询问的眼神看向其他队员。
见对员都没有意义的摇摇头,他就解散了队员,让他们好好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全员吃完早饭,带上行李,坐上出租车,大约开了2个小时,才来到红河县哈尼族的聚集地,哈尼古村。
这个村落建在山脚下,一条条小路蜿蜒盘旋的蔓延到山腰处,全是用土墙草顶楼房,以石垫基,以木为柱,土基砌墙,屋顶铺茅草,少数用瓦。楼房有上、中、下三层,下层关牲畜,中层住人和存放粮食,上层堆放瓜菜等杂物。外地人俗称蘑菇屋。
村寨出入口熙熙攘攘的哈尼族人,进进出出,好不热闹。他们用自己染织的藏青色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用黑布或白布裹头。
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穿长裤,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和裤脚镶上彩色花边。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也穿着休闲服。
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安逸神色。这也是少数名族和别的种族的区别之一,他们心中有信仰,生活随遇而安。
几个人从车上下来,每个人都背着大背包,看起来像是来这里旅游的人。寨门口的族人一起看了过来,因为这里不是景点,而是正儿八经的族人聚集地,所以来这里的外人不多。一下就来这么多人,非常的扎眼。
“你好,你好。”陈教授首先和哈尼族的人打着招呼,一边往里面走。
在他的带领下,司徒斌几人也跟着一起过去。
“你们来这里做什么?”一个坐在村头的哈尼族老人,咕噜咕噜的抽着水烟,一边警惕的看着陈教授。
“你好,大哥,我们来找马建昌。”陈教授笑着打个招呼,回答道。
“哦,你找阿昌啊。他在里面的屋子里。我找个人带你们去。”老人听到他们找的是族里的熟人,终于放下了警惕,脸上笑开了笑容,接着他就喊了一声,“阿水,你带他们去找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