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招背叛盘古大帝(1 / 1)
“是的,我1听它居然让用的放下对善恶的执着,让我们是非善恶不分的和魔兽1起生活在这个人间,我当然不愿意了。它1说这个话我就知道它肯定是想先忽悠我们同意魔兽待在这个人间,然后再趁我们放松警惕以后,对我们赶尽杀绝,这些魔兽歹毒之心,我是理解的。我也绝不是能够轻易就被灌输思想的,不会轻易就被洗脑的,我是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甘蝇继续说道。
“确实如此,没有是非善恶之心非人也,作为人类就是要讲仁性仁心,如果连这个是非善恶之心也没有了,也丢失了,也不牢牢的固定住,那么人类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有所坚持有所执信之念还是必须的,不能偏极于1端,认为达到了无所执就是得道了。人道终究不是天道,天道无情因之自然,人间有仁爱之心所以才有生生不息之人世,大鱼鲲鹏让我们都做无心之人,这个是偏极于空空之道,不能为人类所全部接受!”女娲说道。
“是的,所以我就说,我们人类绝不可能允许阴魔界的魔兽待在这个人界。善恶都不分了,那人类还是人类吗?岂不是和你们这些非人类的生物1样了吗?说的好听,什么冥除阴阳之分界,合同为1,那些阴魔界的魔兽,会和平的待在这个世界吗?他们将来靠什么生存?难道你让他们去耕种畜牧吗?不还要靠吃人肉喝人血吗?让我们面对要比我们的魔兽不要反抗,不要挣扎,还要洗干净了送到他们的嘴里,这样的话你也说的出口,你这是调和矛盾吗?你这分明就是让羊入虎口,就是帮助魔兽来入侵我们人类,还打着什么道化的旗子,你真是不知羞耻。”甘蝇说道。
“这话说的好。正所谓,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何谓衡?曰:道。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人孰欲得恣而守其所不可,以禁其所可?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则必合于不道人,而不知合于道人。以其不可道之心,与不道人论道人,乱之本也,夫何以知?曰:心知道,然后可道;可道,然后能守道以禁非道。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则合于道人,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之心,与道人论非道,治之要也。何患不知?故治之要在于知道。”伏羲说道。
“伏羲头领这段话说的太好了呀!圣人知道人们思想方法上的缺陷毛病,看到了蒙蔽的祸患,所以不拘于**也不拘于厌恶,不拘于开始也不拘于结果,不拘于近处也不拘于远处,不拘于广博也不拘于肤浅,不拘于古代也不拘于现代来看问题,而把各种事物都摆出来,心中用1个统1的标准来衡量。所以各种事物的不同就不能互相蒙蔽而扰乱了各自的秩序。什么是标准?回答是:就是大道。所以心中不能不了解大道。心中不了解大道,就不会肯定大道而认可不合大道的东西。有谁会想放纵自己而固守自己不认可的东西,来禁止自己肯定的东西呢?用他那不肯定大道的心去选择人,就1定与不奉行大道的人趣味相投,而不会与奉行大道的人情投意合。用他那不肯定大道的心,和不奉行大道的人谈论奉行大道的人,这就是混乱的根本原因。他们怎么会了解大道呢?心中了解大道,然后肯定大道;肯定大道,然后固守大道来禁止不合大道的东西。用他那肯定大道的心来选择人,就会与奉行大道的人情投意合,而不会和不奉行大道的人趣味相投。用他那肯定大道的心,和奉行大道的人谈论不合大道的事情,这是治学治家治国的关键。又怎么会担心不了解大道呢?所以认识世界管理国家部落的关键在于了解大道,而不是放弃1切,让心中什么都不存在,以为空空如也放弃1切就是真的得道,而是以心知道,以行履道,这个才是真正的人道。”广成在1旁说道。
“广成长老理解的非常不错。所以接着还有1段话说,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1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1;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1,不以夫1害此1谓之1。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1而静。作之,则将须道者之虚则人,将事道者之1则尽,尽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1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4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是矣。恢恢广广,孰知其极!睪睪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8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蔽矣哉!广成长老你再说说自己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如何?”伏羲说道。
“好的伏羲头领,人怎样才能了解道呢?回答是:用心。心怎样认识道?回答是:虚空专1而安静。心未尝不储藏东西,然而有所谓虚空;心未尝不能同时认识两种事物,然而有所谓专1;心未尝不活动,然而有所谓安静。人生来就有知觉,有知觉就有记忆。记忆,就是储藏,然而有所谓虚空,不用所储藏的认识来损害将要接受的知识叫做虚空。心生来就有知觉,有知觉就能区别不同的事物,能区别不同的事物就能同时认识它们。能同时认识不同的事物,就叫做两用;然而有所谓专1,不让对那1事物的认识来妨害对这1事物的认识就叫做专1。心,睡觉时就做梦,放松时就天马行空,使用时就会谋划。所以心未尝不活动,然而有所谓安静,不让做梦和胡思乱想扰乱认识就叫做安静。实行起来,如果像追求道的人那样虚空就会得到道,像奉行道的那样专1就会究尽道,像思考道的人那样安静就会明察大道。了解了道而能明察,认识了道而能付诸行动,这是真正体会大道的人。虚空专1和安静,就叫做最大的澄明。万物没有有形而看不见的,没有看见而不能论说的,没有论说而不恰当的。坐在室内就能看到天下,生活在当今而能讨论远古,洞察万物而能了解他们的真相,考察治乱而通晓它的规律,治理天地而能利用万物,掌握了大道,而宇宙也就了解了。无限宽广啊,谁知道他思想多广阔!浩瀚无边啊,谁知道他道德多高尚!变化纷杂啊,谁知道他的样子!他的思想与日月同光,充塞4面8方,这就叫做大人!这样的人怎么会被蒙蔽呢!”广成说道。
“理解的非常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诎伸,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曰:心容其择也,无禁必自见,其物也杂驳,其情之至也不2。古语有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顷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2周行。故曰: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2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1而1也。”伏羲说道。
“那我再继续说说我对这段话的理解。心,是形体的君主,是精神的主宰,它发号施令而不接受命令,自我禁止,自我使用,自我剥夺,自我取得,自我行动,自我停止。所以嘴巴可以迫使它沉默或说话,形体可以迫使它弯曲或伸展,心不能迫使它改变意志,认为对的就接受,认为不对的就拒绝。所以说:心可以任意选择,没有禁止而必定自己表现出来,它认识的事物驳杂,它的精神专1不2。古人云中说:采卷耳啊采呀采,却总是采不满浅筐。思念我的心上人啊,把筐子放在大路旁。浅筐容易装满,卷耳容易采到,然而不能神不守舍地跑到大路旁。所以说:心分散就学不到知识,偏颇了就不精确,1心2用就会疑惑。用道来帮助考察万物,万物就可以认识了。全身心地了解事物是美好的,任何1类事物都不是3心2意所能认识的,所以聪明的人选择1件事而专心去做。”广成说道。“伏羲和广成长老的这些话把执着什么和不能执着什么给说清楚了,甘蝇你继续说和那大鱼鲲鹏的事情,继续说完。”女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