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政客的基本素养(2 / 2)
从徐彧被裹进包袱里,扔在国子学院门前开始,顾惟中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思考。
这件事有太多疑点,让顾惟中不得不重新开始怀疑徐彧的真实身份,这关系到还能不能让徐彧继续留在国子学院。
但徐彧的样子,又确实不像在说谎。
第一,徐彧抵达帝陵不久,就遭遇到了袭击,而帝陵与京城之间,则少说有三百里路程。
要知道,徐彧骑的可是唐彦的马,要想尾随他一路前往帝陵,难度太大。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整场事件都由一个庞大的组织参与策划,他们在徐彧出发前,就已经得知消息,派人埋伏在了帝陵中。
第二,事发当晚,徐彧虽然浑身是血,伤口却已经痊愈,并且活着回到了国子学院。
这只有两种可能:被人救下,或是黑袍人留了他一命,并治好了他的伤。
那盏隐去天地的油灯,包含着天道的力量,只有问天境强者才能撕开黑雾,救出徐彧。
而如今,人族的问天境强者,仅有四位:钟山大弟子王宿、昭勇将军赵成梁、千星湖宗主温仪,以及当今的皇帝。
其中,没有任何一位,可能与徐彧搭上关系,所以也不会出手救他。
而黑袍人作为杀手,不仅手下留情,还治好了徐彧的伤口,则违反了常理,不予考虑。
既然都不可能,徐彧又是怎么活下来的?
第三,黑袍人的两件秘宝,尤其是那盏灯,价值过高。
徐彧不过是一个启明境的小娃娃,在京中无依无靠,要真想除之而后快,大可不必这么麻烦,等到徐彧外出,找个幽静去处杀了就是。
为何那位幕后主使,偏偏选择了一条成本最高的路?
如果徐彧所说为真,一切就太荒诞了,但他无比坚定的样子,又不像是在撒谎。
嗯……
顾惟中再次想起了那个困扰了他很久的问题:徐彧的身份。虽然知道徐彧没有说谎,但顾惟中总觉得,徐彧的身世没有这么简单。
茅塞顿开。
黑袍人最初的目的,仅仅是用神识探查徐彧的丹田,二人交手之后,黑袍人也表现得相当克制。
有没有可能,幕后主使也有和自己相同的疑问,只是想查明徐彧的身份,根本不想取徐彧性命。
徐彧身受重伤,会不会只是一场意外?
幕后主使又会是谁?
在京城中,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它有钱、有情报、有刺客、有法器,还很喜欢探查他人的底细呢?
还真有,天下仅此一家:镇抚司。
帝陵的事,既然很可能有镇抚司的参与,徐彧还能否留在国子学院,就得打一个问号了。
如果镇抚司真的动了杀心,就必须将徐彧尽快驱离,否则整个学院,都会跟着遭殃。因为镇抚司的决定,代表了皇帝的意志,不是他一个学院院长能够干涉的
而如果他们只是想调查徐彧的身份,失手将徐彧打成重伤,那就还有转机。
…………
皇城北门外,胡同里,有一座没有匾额,不点灯火的衙门,常年大门紧闭。
“咚咚咚——”
顾惟中轻轻敲门。
“什么人?”门内传来男人的声音。
“礼部侍郎、国子学院院长顾惟中,求见刘指挥使,请通报。”
“稍等。”
不多时,门开了。
“顾大人,请。”
两名佩刀侍卫,一前一后,领着顾惟中向衙门深处走去。
这里,即是镇抚司。前院不设大堂,只有一座诏狱、几间平房。平房内,有不少衙役和密探正在喝茶休息,诏狱里则时不时传出犯人的哀嚎。
后院仅有一间书房。
“指挥使,顾大人到了。”侍卫敲了敲门。
“请进。”
顾惟中被请至书桌前坐下,桌上已被收拾干净,摆着两碗热气腾腾的茶。
四十年前,先帝尚且在世,当今的皇帝,也还只是年少的藩王——裕王。
裕王自幼便离开了皇宫与母后,被仆从与亲卫们簇拥着来到了封地,他的贴身护卫,正是刘通。
高墙之内的日子平乏而枯燥,举目所及唯有下人与朝臣,刘通成了他唯一的玩伴。春易秋改,仆从与讲师们来来去去,只有刘通长伴于他的身侧。
后来,少年裕王荣登大宝,加冕为帝,刘通也随之一步登天,成为了镇抚司的最高掌权者。
作为看着皇帝长大、最受皇帝信任的当朝红人,刘通的穿着却很普通。
御赐的蟒袍被束之高阁,一年四季,刘通只穿一件黑色常服,戴一顶犀角发冠。
一方面,这是朝廷里的生存之道;另一方面,刘通并不需要身外之物来彰显身份,那双不怒自威的眼睛,就已经足够。
二人行过礼,刘通说:
“顾侍郎,在下公务压身,有失远迎。”
“指挥使哪里话,顾某贸然到访,打扰了才是。”
“顾侍郎专程来访,不会只想喝刘某一碗茶吧?”
尚不清楚镇抚司对徐彧的态度,顾惟中决定先试探试探:
“哈哈,指挥使说笑了。顾某就是想问问,我有个叫徐彧的学生,指挥使可曾听说过?”
刘通的眼中闪过一丝警觉:顾惟中知道自己在调查徐彧吗?
刘通与风波楼交涉时,曾一再声明,不许伤害徐彧,就是为了防止惊动朝中的人物。
而风波楼做事,一向很干净,怎么会留下把柄,被顾惟中发现?
就算知道,又怎会为了这件小事,专程来镇抚司交涉?
难道顾惟中是徐彧的靠山?
或者,风波楼骗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