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细雨渐急(1 / 2)
十一月十六日,新任梁州刺史司马休之来到襄阳拜见杨安玄。
司马休之知道自己虽然是刺史,但梁州各郡太守却是杨安玄或刘裕所任命,加上梁州兵马只听从杨安玄的指挥,若无杨安玄的支持,自己这个刺史寸步难行。
当初其兄司马尚之对杨安玄十分看重,但司马休之却嫉妒杨安玄的才能,两人的关系平平。时过境迁,兄长谯王司马尚之早已身死,杨安玄则一飞冲天,司马休之站在雍州刺史府的门前,仰头看着匾额,回想往事感慨万千。
杨安玄带人从府衙中快步迎出,隔着老远就笑着招呼道:“季预兄,迎接来迟,恕罪恕罪。”
当年的青葱少年如今也留起了短须,举手投足中自带着威严从容,司马休之禁不住感叹道:“一别十余年,安玄声名鹊起,威震天下,让愚深感惭愧。”
两人相对而揖,携手揽腕并肩朝衙内行去。大堂设宴招待来客,司马休之与众人谈笑晏晏,谦恭和气。杨安玄心中暗叹,这还是当年那个满面倨傲的皇家宗室吗?
宴后杨安玄请司马休之到后堂饮茶,等侍从退下,司马休之道:“弘农公,多谢你向朝廷举荐愚为梁州刺史,愚到任之后,会尽快查明杨思平不法事,给弘农公一个交待。”
琅琊王以天子名义把再查杨思平不法案交给了新任梁州刺史司马休之,谁都知道朝廷有意从轻发落。刘裕既不想与杨安玄彻底撕破脸,也便默认放过杨思平,毕竟梁州在司马休之手上好过在杨思平手中。换掉杨思平,谢绚和檀和之或许能发挥些作用。
杨安玄郑重道谢,叹道:“愚这个三叔鲁莽贪财,在梁州确实做了不少错事,愚多次劝告过他,奈何他是长辈,愚亦不便深责,才酿成今日之祸。还望季预兄能看在愚的情面上,饶他一命。”
司马休之微笑道:“弘农公放心,愚会尽力保全。愚来见弘农公有一事相求,听闻雍州每年给梁州二十万石粟米,希望弘农公能继续支持。”
杨安玄与众人议过,从汉中出兵长安这条线路不能废弃,那么便绕不开身为梁州刺史的司马休之,伐秦之事要事先与他通气,分润点功劳给他。
“二十万石粟米照旧”,杨安玄平静地道:“梁州与秦、仇池、西蜀交界,属于多战之地,多储备些军粮是必须的。”
司马休之笑容满面,有这二十万石粮食在手,自己便能在梁州立住脚。
略作沉吟,杨安玄道:“年底前愚会再调二十万石粟米入梁,明年会运四十万石粟米入梁。”
司马休之一愣,杨安玄不可能平白无故地运这么多粮食入梁,只听杨安玄轻声道:“季预兄,愚准备攻秦。”
杨安玄都督雍、兖、梁、司四州军事,兵马调动要听从他的指挥,但攻秦这样的大事应该事先禀告朝廷。
司马休之手中茶盅惊落,急呼道:“弘农公,秦乃大国,铁骑数以十万计,怎能轻开边衅,让生灵涂炭。”
从司马休之的话中杨安玄知道朝中文武没有几人知晓秦国虚实,耐心地将秦国的现状说与司马休之听。
听完杨安玄的叙说,司马休之长出一口气,将信将疑地道:“秦国衰弱至此吗?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杨安玄笑道:“季预兄到了南郑后不妨派人前往长安打探,便知愚所言非虚。”
司马休之从最初的震惊中平静了些,想到灭秦的功劳,心中火热起来,道:“弘农公,你莫非有意从汉中攻秦?”
杨安玄道:“愚有意数路攻秦,汉中是其中一路,届时要拜托季预兄统率。”
司马休之眉飞色舞起来,相比于燕,灭秦的功劳更大,若真能统辖一部成功灭秦,自己至少封侯,甚至封公。凭借灭秦功劳琅琊王会找借口让自己坐镇荆、扬、徐这样的大州,成为皇室的臂膀。
想到这里,司马休之有些坐不住了,道:“弘农公,愚打算尽快前往汉中,早做准备,随时听候弘农公调遣。
司马休之愿意合作,杨安玄安心了不少,道:“愚已命江州太守孟龙符率六千兵马北上南郑,季预兄要稳定局面,不妨委任他为汉中太守,江州太守便由傅弘之接任。”
司马休之心中着实不快,杨安玄不经自己同意便安排太守的更换,太不给自己颜面,他这个刺史岂不成了聋子的耳朵。
心中暗叹,晋室江山其实早被刘裕、杨安玄等人割据,自己这个刺史要兵没兵,要人没人,甚至连粮食都要靠雍州接济,要想真正掌权,谈何容易。
唯有寄望于灭秦成功,立下大功,朝廷将自己调往大州任刺史,届时再慢慢收拢民心,替晋室恢复些元气。
在襄阳城呆了两天,杨安玄陪同司马休之到西市转了转,到勾栏听了听戏,司马休之心情沉重地奔赴梁州治所南郑城。
十二月七日,司马休之在南郑城码头下船,朝廷拘押杨思平进京问罪的旨意已经颁至,别驾范元之和司马郭宣被放出,换了杨思平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