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心如明镜台(1 / 2)
金乌归巢,连绵起伏的苍翠山峦重叠两侧,西边那飘渺的云霞被落日的余辉镀上了层层的金色,站在这陌生的山谷内,莫名的,一种强烈的压迫感笼罩众人,使得原本就略显沉默的队伍凭空多了几分压抑。
橘黄色的篝火随风摇曳,火堆中不时有噼啪之声传出。
篝火旁,
阿克里西俄斯面无表情紧握着手中的枯枝,随着一声轻响,枯枝一化二,二化三,三化四当手中枯枝足够小后,再次重新拿起一根,重复起刚才折断的动作,继续着一化二、二化三
相距不远的山壁下,孟岩背脊自然伸直,面露浅浅笑意,头似顶天,双目近乎闭上,两肩放松下坠,两肘稍微向前展出,两手四指各握拇指,分别放在同侧大腿根上,两脚心相对相合,二小腿横平放在体前,。
与常见姿势不同,孟岩所用坐姿名为童子坐,没有特别的意思,只是这种坐姿比较适合还没有破身的童真乾体。
孟岩从头开始直到脚趾,渐次放松,仔细体会着松的感觉,再在此感觉上放松放松再放松,并以非常柔和的声音默念着“松~松~”
与篝火堆旁将‘我在想事情’挂在脸上,但心思已经彻底放空的阿克里西俄斯不同,此时面容平静的孟岩内心,识神变化为纷扰杂念朝着想要归于沉寂的元神杀去。
这便是筑基,或者说是修行时的第一难关,即来自识神的无休止的打扰。
何为识神?
人在婴儿时期,混混沌沌,对外界世界毫无认识,大脑几乎完全处于无知状态,其功能只是支配婴儿的生命活动而已,此时的这一精神状态便称之为“元神”。
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大脑不断分工,除支配生命活动外,有了记忆,思维、分析等功能,认识使大脑由无知变为有知,此时,那种无识无知的精神状态被有知有识的精神状态代替,这一精神状态称之力“识神”。
好有一比,当你看着你爱的人时,识神是馋对方身子让你面红心跳的那个,元神是你主动思考怎么将对方拿下的那个。
此时,孤身一人的元神想要对人多势众的识神进行反击,想要扫除杂念需用到一面“镜子”。
此“镜”即自己本心,要让心象一面镜子,杂念就好比一个物件,这一物体放在镜子前面,镜子就给它呈象,物件要离开,镜于也不留它。
神秀和尚的“心如明镜台”即此意,可惜,普通人只把他当成了一个衬托六祖慧能的反派。
孟岩舌抵上腭,心神逐渐沉寂,静静感受四周混元气朝自己挤压,随后进入自己身体,沿任督二脉运转,在下丹田处旋转、压缩。
心神之间,隆隆之声猛然传出,细看之下,督脉内混元气如壶口瀑布那的黄河水般奔腾不息,感觉好像下一秒经脉便会经不住冲刷而爆掉。
从未见过此种景像的孟岩心下骇然,再要查看已经退出了入定的状态,一阵山风刮来,一阵鸡皮疙瘩乍起,身上不知何时已经湿透,并有种油腻腻的感觉,甚是难受。
急速喘息几下,平复心中骇然,再抬头时,正对上在火堆旁掰树枝玩的阿克里西俄斯的视线,为自己打扰对方思考人生歉意的点了下头。
没有看到两个护卫,想来是不知躲哪偷懒去了,辨识了下方向,孟岩起身迈步离开。
看着起身朝一侧山林钻去的孟岩,阿克里西俄斯张到一半的嘴巴闭了起来,想到达芙妮刚离开时那一脸歉意的模样,想来还是年轻好啊,各种地形、各种环境都有想尝试的兴趣。
脚下山石突兀不平,孟岩思考着刚刚打坐时异象出现的原因,过去内视之时,经脉仿若山间泉水细溪流,前天晚上时经脉虽然也有扩大的异象,但也只相当于从山间小溪变成了村头小河,怎么今天突然成了滔滔大河?
第一次变异时,孟岩还曾用经历生死来解释,但就算是再次经历生死,那也不可能这么夸张好吧,难道自己穿越时变异了,而且这穿越就像陈年老酒还踏马的有这么大的后劲?
思考间,前伸中想要拨开前方灌木的手掌一空,孟岩回过神,原来已经走出了刚才那处不大的树林。
面前溪水顺着山势从东向西涓涓流过,寂静无声,岸边如一团大棉花般的小羊跪在溪边,饮水的同时不忘时不时的回头朝一侧咩咩叫上几声。
顺着小羊的视线,孟岩看到不远处,达芙妮面朝东方,背对自己跪在地上,袅袅青烟从她身前升起。
迈出的脚步轻轻放下,孟岩凝眉看着对方,感觉有被欺骗到
放慢脚步,在喝水的小羊羔疑惑的注视下,孟岩蹑手蹑脚缓缓靠近。
“凡人的眼看不见你,但你的每个行为都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