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1 / 1)
开学倒计时1天。
补考各科目倒计时3,4天。
是的,我是一名马上要到达大二的学生。我挂科了。面临补考重修。
我爸妈知道了这件事,所以最近几天变着花儿跟我说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今晚因此又引发了一场争论。
我爸妈都是很传统的人,符合山东人的特征。从小到大他们总在跟我说,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天天坐办公室喝茶天天玩。
小时候还不懂事,只是他们每每说,我就觉得是对的,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来大约是初中的年纪,略微懂点事了,还觉得他们说的是对的,毕竟大家都说要好好学习,也总是用各种学习好的人为例讲解成功人士。在中国一般的高中学生都没时间思考好好学习的重要性与意义,当然我也不能免俗,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来了。
观念的转变在上了大学之后,某天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b站上所长林超的跨学科通识课,少年心性,总喜欢装逼,于是乎抱着学到了能拿来吹牛的思想买了,也逐渐都看完了。
虽然才过了不到一年但已经基本把看到的内容都忘掉了,可惜的就是我把知识还回去了不知道所长能不能把钱也退还给我。可是还有一些东西是没有还回去的。
是独立思考。
其实早在很久之前我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就会不着边际的乱想,偶尔也能够想到学习的意义。但是那时候格局不够,思虑也不深,只是想学习对于我来说的意义是什么。直到某一天,突然响起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学习?
想到问题之后我开始坐立难安,试图寻找一个答案。
背书是学习,把知识装进脑袋里;做题时学习,把知识用到生活中;考试是学习,考研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时候的改正的能力。
不对!至少不完全对。
对于一些人来说,学习就是学会知识。如此简单。就像我的父母,他们觉得学习就是在学校翻阅课本,然后尝试把课本告诉你的写在试卷上。
可是我不这么认为,下面是一些我个人对学习的看法,一定会有一些人觉得是错的,我不介意,欢迎批驳:我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时学习如何吃饭,学习如何说话;青年是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判断;老年时——我还没到老年,我也不清楚,或许是学习如何把以前所学的融会贯通为生活道理吧。
读一本是学习,是学习作者思考的过程,看一场电影也是学习,是学习人物的人情世故,打一局游戏也是学习,是学习放松自己又或者学着让自己的反映更加灵敏,学着遵守作者制定的规则。在这里没有鼓励打游戏的意思,只是我想表达我认为做任何一件事的过程都是学习,而在学校里进行的只是对自然科学又或者人文社会的了解学习。
那么写到这里我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就呼之欲出了:
好好学习,是对的。但是如果非要跟学校课本里的知识死磕,没必要。父母让我好好学习无非是为了让我以后有一份好的工作,那么我如果确定我的天赋不在学习方面的话我是否可以选择去以别的方法寻找适合我的工作而不是大部分精力放在一个我很明确不喜欢的领域呢?
就像我现在写下这些,也是一种对我未来工作的尝试啊,万一我写的书火了很多人爱看,那我是不是可以成为一名作者呢?当然这里只是打个比方,我还是要老老实实蹲完大学拿到学位证的。
看到这里大概会有很多人说我这是不务正业歪门邪道吧。可是这就是我喜欢的,我喜欢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研究群体心理行为,是把万事万物抽象概括出来形成道理规律,是对着电脑以打字的形式倾诉的方式。可以说是社会学,哲学和写作。
那么我们捋一下逻辑链条:起因是父母所说的希望我好好学习有好的工作。而父母却又不希望我在我喜欢的领域有尝试,更希望我做校园里的乖乖男。那么是不是说学习了自然科学知识就会有好的工作呢?
相对来说我觉得我的父母还是可以算作开明的,至少跟他们交谈的最终结果不是双方吵起来。他们也只是要求我拿到大学的学位证而已。
可是对于更多更多的人来说,似乎校园成为了通向未来明天的唯一途径。如果他们自己也这么认为,那也不失为一件幸事,毕竟大家目标一致。可是如果是那些不希望以校园为自己未来出路,或者干脆找不到自己方向的人呢?
我只希望成为我想成为的人,成为独立思考自由判断的个体,成为有幸能够寻找自己的方向并且找到之后能尽可能为之努力的人。
这就是我对学习的理解,简单的随笔,随心而动,记录下来留给5年后的自己,也或许能够帮到某个跟曾经的我一样迷茫的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