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宏观调控货币(2 / 2)
“而这,便成为了财富的象征。”
“其余人也一样,钱币可以买到所需品,也成为了财富象征。”
“但是于秦国而言,钱币只是一种统治天下的手段,秦半两可以,秦布币也可以,甚至其他物品也可以,只要朝廷允许并大力推行,认定一种物品为交易衡量物,那么,他就是货币。”
“昔日楚国灭亡,大量的布币,蚁鼻钱荒废,成为破铜,即便是朝廷有兑换,但不可免除的,楚国布币再无可能如昔日那般,以对等关系兑换,这其中乱象,十兑一,百兑一也有发生。”
“诸如昔日诸侯国,各有货币,一旦灭亡,其货币也随着崩溃,即便是金,若有诸侯印,同等金甚至优等金,也不足战胜国次等金。”
“也因此,在我看来,于大秦而言,货币只是一种统治天下的工具,朝廷以此来调动天下。”
“于此,百姓只要认可货币,朝廷不便能印发货币,自此朝廷便可有源源不断的支撑,但是为了维持百姓认可货币,朝廷便不能令货币泛滥而导致货币体系崩溃。”
冯去疾沉吟,认真思量。
嬴城说的也不无道理。
当然。
这是站在秦国的角度上,换做个人或者冯氏族长的角度上,自然是要另做考量。
一旦货币崩溃,也意味着秦国的统治岌岌可危。
对于勋贵而言。
囤金囤铜,即便是秦国灭亡,等到新的国家出现,印发货币,勋贵便可以融了重铸,以此来完成财富转移。
而这大体也归根在,新国建立,制度不稳,朝廷管不到这些。
可以说昔日诸侯国之中的勋贵,便是以此方法,经久不衰。
与此同时。
越是稳定吞并,勋贵想要完成这样的转变就越艰难。
秦国便是如此。
秦国作为累世诸侯国,自有制度体系,这令诸侯国勋贵融铸私钱难上加难。
嬴城也是停顿了许久,这才继续道:“也因此,朝廷作为发行货币者,将货币作为统治手段,便会有一种更为直接的调控方式。”
“宏观调控!”
“此法若是放在昔日的楚国,自然推行不了,但我秦国,却占天时地利人和。”
冯去疾微微一顿,问道:“宏观调控?”
嬴城点了点头:“自是如此!”
“此前我说了,朝廷可以印发货币,以此来达到朝廷所想要达到的目的。”
“那么为何就不能,朝廷收回货币,并将这些货币储存起来甚至于直接熔铸为金块铜快,不再对外流通。”
冯去疾眉头不由紧皱了起来看,“何解?”
他也明白。
直到现在。
嬴城才说到重点。
“如此解释,或可粗浅,即,朝廷需要动用十万工人用来修建阿房宫。”
“但是府库空虚。”
“朝廷不征收赋税,直接印发一千万钱币,用来修建阿房宫。”
“这些钱,自然是出现在以阿房宫为中心,所系之各行业之中。”
“而随着朝廷印发这一千万货币,必然造成货币奔溃,物价飞升。”
“而如何保证物价,朝廷再将印发的一千万货币,收回来熔铸掉即可。”
“可是,总不能直接征收所印发货币,自然,就需要通过其他手段,诸如,税收所得的钱币,收上来一千万,熔铸掉一百万,剩五百万以作他用。”
“朝廷提高盐价,收回来一千万,熔铸掉一百万,再将盐价强制调控下去。同此,朝廷提高粮价,收回来一千万,融掉一百万。”
“总之,通过正常的,大规模的商业途径,将印发的一千万货币收回来并融掉。”
“如此,阿房宫建成了,货币也稳定了。”
听着嬴城的解释,冯去疾脑袋瓜子嗡嗡的。
到现在。
他才明白。
嬴城在府库里面囤积万万之数的货币,究竟想要干什么。
而在此之前。
嬴城废除了徭役制度。
到底意欲何为。
嬴城想要通过朝廷来进行大面的发钱。
等到稳定之后。
再通过大面积的回收来收紧货币。
这。
极其狠绝。
因为天下百姓早就认定了秦国货币。
以货币为本,相信秦半两可以买到很多很多的东西,所有的一切,都以货币为中心进行运转。
但是百姓并不知道。
这些钱币,全部都是朝廷肆无忌惮印发而来。
百姓们乐呵呵的赚着朝廷印发的钱。
然而。
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却已经是朝廷收紧货币的时候。
甚至于。
站在整个天下的角度上,即便是货币流通的再快,也比不上朝廷调动快。
如果在潦东潦西印发一千万钱,只需要在巴蜀,南郡等地收紧货币,等到一千万钱币流通到巴蜀南郡的时候,其实,双方货币对冲,其实就等于朝廷没有印发一千万货币。
货币的流通需要时间,且需要极其复杂的关系转换。
因为即便是朝廷乱发货币,这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导致物价飞升。
而这。
恰恰给了朝廷时间。
况且。
跨地域的商品流通本就是有非常大的差价。
只要通过调控差价,就能解决在无声无息之中解决掉朝廷乱发货币的问题。
“集体化农业?”冯去疾不由心惊的问道。
想明白这个问题,现在他倒是理解了最根本的布置。
“是的,集体化农业。”嬴城笑吟吟的道:“用极其庞大的乡里,来延长货币的漫延,只要集体化农业越多,便可以做到以九州之力来宏观调控,当潦西潦东的货币盛多,朝廷向南逐步引导,货币体量多,那便漫延到洞庭苍梧,以此消化掉朝廷印发的货币。”
“同时,洞庭苍梧收紧货币,来应对潦西潦东滥发的货币。”
“这并非只限制两极,九江,会稽,闽中等地也可如此,但必须保证的是,不用广天下而滥发货币,以半冲方式对冲,以此保证货币体系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