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从未有过的画面(1 / 2)
要拍摄《前夜》的故事,首先演员的台词是一个关键的点。
章昊要求演员们,必须用方言来表演整个单元的故事,这可就太为难演员们了。
好在演员们也愿意付出努力,尤其是主演黄渤,特意找了几位久居津门的粤省人,学习他们那一口粤式津门话。
之所以在语言口音上做出要求,是为了贴近真实情况。
要知道当时,普通话还没有被确立成官方语言,大家都是说着五湖四海的口音来交流。
光是这一个语言口音上的小设计,就能把观众迅速拉回那个年代。
此外,原型人物已经在2002年去世,但其儿子还是向剧组介绍了其父亲的故事。
通过帮忙,剧组又找到当时参与设计旗杆,如今还在世的几位老人。
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了,但老人们对这个事情还是记忆犹新,详细给剧组讲述了整个故事。
当讲述到为了旗杆的材料,百姓们踊跃捐款捐物的时候,老人更是感动落泪。
随行的编剧田青很感性,也跟着掉了眼泪。
“章导啊!”采访结束,老人拄着棺杖把章昊一行人送到家门口。
“您老叫我小章就行,”章昊扶着老人,尊敬说道。
“小章啊,这个戏你们一定要拍好,拍得精彩,让外国人看看,我们奋斗到今天,是怎样一股精神力量在支撑。”
老人几乎站不住,但他握着章昊的手仍然有力。
之后章昊接受采访时表示,那一刻他感觉不是老人握住了他的手,而是历史握住了他的手。
走出老人家的那一刻,章昊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一个上头安排的任务,更是一份责任。
他有责任让当代的年轻人去了解那段往事,有责任让全世界都撇去偏见,认识到这里是怎样伟大的一个国度。
实际上,郭凡之后和章昊谈起他负责的《飞天》项目时,说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
收集资料完成后,编剧田青继续修改剧本,最终完成了第十二稿剧本。章昊看后非常满意,于是就用这一版的剧本来拍摄。
因为取得上上面的同意,章昊得以在广场来拍这场戏,他对制片人提出的一个要求就是,找尽可能多的群演来填满广场。
制片组很好的完成了这个工作,他们发动附近几个高校的学生集结来充当群演,人数达到一万人。
至于更多的人数,那就要交给电脑特效来完成了。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影片就开拍了,首先第一场戏就是在广场拍戏。
看广场前方各种举着国旗聚集的学生群演们,往来的游客好奇:“这是在干什么?国庆不是都过去了吗?”
这时候有旁人指着牌子道:“看那,在拍戏。”
只见牌子上写着《我和我的祖国》,总导演:章昊,主演黄博,张晚意,胡军,黄志忠……
游客立马惊呆了:“我去,在广场拍戏,章导牌面啊!”
“章导拍戏就是实在,从来不玩虚的。”
确实也不玩虚的,在广场的戏都是实拍的,完整的拍摄了整个升旗的过程,把整个大典在银幕上呈现出来。
说到这里,还要感谢北边的邻居。
因为大典的彩色录像在一场大火中遗失,导致我们这边没有录像可以研究。
但北边邻居在考古仓库的时候发了录像,于是把录像送给我们,章昊和剧组才得以看见当年大典的盛况。
天工异彩的图像处理工程师们根据这个彩色录像,结合章昊的实拍画面开始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