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阳黄黄疸的经方治疗(2 / 2)
“同理,黄疸之症也一样,由于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湿热郁积在体内,便迫使脾之本色外露而身发黄染。”
说到这里,突然又话锋一转:“当然了,我觉得这种脾黄说解释得比较牵强。张医生,你认为呢?”
张景略一沉思,却缓缓说道:“我倒是不这么认为。”
“哦?”
这显然出乎了杨主任的意料,一脸诧异地看着他,等待下文。
张景继续说道:“《伤寒论》里讲湿热发黄,一个是在阳明病篇有,一个是在太阴病篇有。也就是说,始终没有离开脾胃,始终没有离开中土。”
“阳黄即湿热发黄,外在症状表现一般来说有6点。关于出现这些症状的病机,我个人的理解如下。”
“第一个是小便不利,我认为是因为湿热互结,湿邪受热邪牵制不得下泄所致。”
“第二个是但头汗出,是因为湿热互结,热邪受湿邪牵制而不得发越,而头为诸阳之会而湿邪牵制不住,故汗出齐颈而还,从而表现为但头汗出。”
“第三个是身黄如橘子色,我认为是由于湿热郁蒸体内。因为热为阳邪,所以发黄颜色鲜亮如橘子色,与寒湿发黄,也就是阴黄的色泽晦暗正好相对应。”
“第四个是腹满,我的理解是,湿热阻滞气机,所以会导致腹满,通常会食欲不佳,严重的会有便秘。”
“第五,渴饮水浆。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湿热互结,津-液不化,其二则为热盛伤津所致,其中又为第一个原因为主。”
“最后一个是心中懊恼,我认为是因为湿热互结,郁热扰心所致。”
听到这里,杨主任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紧接着若有所思道:“所以,张医生,你是抓住了心中懊恼这个主证,才使用的栀子豉汤?”
话音刚落,又摇了摇头,自我否定道:“不对,不对。小孩子还太小,自己也描述不出这种感觉呀,而且,我记得你好像也没有问。”
张景微微一笑:“没错,我确实没询问。杨主任,请先别着急,听我慢慢来分析吧。”
张景喝了口水,继续说道:“《伤寒论》中,阳黄,也就是湿热发黄的治法为清热利湿退黄,包含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三个方证。”
“其中茵陈蒿汤由茵陈蒿、栀子和大黄三位药组成,历来被医家公认为治疗黄疸的第一方。当然了,我是不赞成这种极易先入为主的提法的。”
张景稍顿了顿,继续说道:“分析其组成方药,功效以清热和利湿并重,故用于湿热俱盛之黄疸。”
“而栀子柏皮汤以栀子伍黄柏,外加一味炙甘草,以清热为主,兼有退湿之功。故适用于湿热黄疸属热重于湿者。”
“最后一个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伤寒论》第二百六十二章: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该方原本专为阳黄兼表证而设。只不过,如今也多用于荨麻疹、湿疹,及各种瘙痒性皮肤病等。这是题外话,我们暂且不谈。”
“现在就来说说,我为何认为栀子豉汤可以治疗616床患儿的黄疸之证。”
重点终于来了,众人立马竖起了耳朵。
“首先,我来说说,通过望闻问切得到的四诊结果。”“患儿巩膜黄染,身黄如橘子色,口不欲饮,纳差,大便正常,小便黄,舌质红,苔薄腻微黄,脉浮滑,左关略数。”
“按照传统的脏腑辨证方法,这个病案首先可以诊为肝胆病之阳黄证,初看黄染程度,如果把脉象误诊为滑数脉,就很容易想到治疗湿热并重的茵陈蒿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