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廉颇老矣(2 / 2)
广州城的繁华,令人唏嘘。
都是在云南的深山老林、偏远县城钻了好几年的人,如今真切地看到平南军的治理能力,军事能力,才真正放下心来,真正决心投靠平南军。
开玩笑,如今天下,若想抗清,谁有平南军威势大?
三日后,刘泌、胡显被吏部司召唤走,考核去了,他俩内定了知府职位,政务学堂的历练,考核,是必须的环节。
那仑、那焘、沐忠亮是土官,同样进了政务学堂,填鸭式速成,熟悉平南军政策和治理要点;提供云南土司情况,以备垂询。
吴子圣、杨武、许名臣、高应凤、孙应科等则被召唤到了王府,连城璧、郭之奇、夏时勉、李勋以及军帅府各司长也在。
问起云南局势,吴子圣、杨武面色不虞,好半天才开口:
“不是兄弟们心智不坚定,只是陛下走的太快,晋王也不再出面主持大局,各部各自分散,坚持了一年多,是在是坚持不住了。”
“滇西北贫瘠,土司众多,怎么可能供养起数万打了败仗的明军。光是土司的袭扰,就防不胜防。”
“平南军的消息虽然到的也早,可是路途遥远,有信的,有不信的,平南军是什么来头,好多人都说不清楚,信不信就看个人了。”
“去年,叙国公马惟兴、汉阳王马进忠之子马自德、公安伯李如碧、宜川伯高启隆等本来已经撤到滇西北鹤庆、剑川、丽江等地,却面对吴三桂偏师万人追击,抵挡不住,兵马仅剩四五千人,加上与主力联络不上,对前途心生绝望,已经先后向满清投降。”
“除此之外,岐山侯王会、总兵杨成、赵武、史文、邓望功等率众四千一百余人,杨武伯廖鱼领兵六百人,东阁大学士张佐宸、户部尚书龚彝、兵部尚书孙顺、侍郎万年策等也已投顺满清。”
吴子圣接着说道:
“这在云南,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消息。清军发现一处明军营地,就会拿这些人的例子来劝降,甚至还有降将亲自来劝。”
“只有淮国公马宝与我有旧,暂时劝住了,我等此次前来投靠,也是试探。临来广州之前,已派人回禀,相信会有好结果。”
“好事,好事!久闻淮国公大名,勇猛善战,若能加入平南军,必不相负。”
李柘大喜,不顾威仪,抚掌叫好。
连城璧、郭之奇、夏时勉对视,面露苦笑,云南的新建镇,还是躲不开啊……
吴子圣好安排,马宝呢,一个淮国公,连吴三桂都要亲自招降的人物,来了平南军,至少得一镇统制起步。
杨武补充了几句,他是在高文贵死后才收拢到的兵马,消息和吴子圣略有不同:
“据我所知,咸阳侯祁三升、孟津伯魏勇之子魏君重、总兵王有功等还在坚持,兵马约有近8人,马13余匹。临来之前,我也派人前去说服。”
“不错,大明忠贞勇士如此,何愁抗清大业不成!”
众人纷纷附和。
许名臣、高应凤也说起了元江府之战,还有晋王的情况。
“晋王所部驻军孟艮,却遭到当地土司的堵截,还在平定地方。原本的支援,有晋王一路,可最终还是没有能来。”
“晋王不是在永昌府吗?怎么跑孟艮去了,再往南,可就是缅甸了。”
李勋看了眼地图,追问。
“谁说不是呢,晋王和巩昌王现在一心就想着迎回天子,可是打不能打,走不能走,活生生被土司拖住了,迟早要完。”
说起晋王,云南来的各部将军,都有很多槽要吐。
终归到底一个原因:晋王殿下一点也没有昔日“两蹶名王”的意气风发了。
“廉颇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