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怀仁侯如何安置?(1 / 2)
自从王相府、军帅府成立后,原先的宅子已经不足以容纳,广州城内原有的平南王府、靖南王府已经让给了唐王和鲁王,自然不可能再要回来。
衡量再三,李柘搬进了城西原满清广州将军衙门,占地颇大,正好安置王府官员。
高青林的请示,经过广西,到达王府的时候,李柘正在码头边上的一个茶楼喝茶。
自从事务分出去之后,李柘有了更多的时间微服出巡,最近更是增加了在码头茶楼喝茶的习惯。
码头上本来是人流聚散之地,消息灵通,更别提茶楼了,很多意想不到、稀奇古怪、不知真假的消息,都能在茶楼听得到。
出乎他意料的是,北线尚可喜对大小梅关的攻势,茶楼的消息,仅仅比军报晚三天,虽然没那么详细,却是大差不差的。
亲卫上前耳语禀报的时候,李柘正在和一个福建来的茶商侃大山,一听消息,面不改色,笑吟吟地对茶商说道:
“那就祝老板生意兴隆,发大财啦,我还有事,先走一步!”
茶商有些懂了,陪着笑送别。
回到王府,那封请示信件,还原封不动地在李柘的书桌上放着,连盒子都没有拆封。
“好,好,好,真是不错,来人!请王相、王傅,李勋过来!”
吩咐完,就去了议事的大殿,心里美滋滋。
真是愁什么来什么,云南有明军来投,说明平南军的政治、军事攻势起了效果,有一就有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会师的。
只是,如何安置,还是需要谨慎。
尤其是元江府的残军,虽然只有百余人,总兵、将军却有五六个,还有当地的土司,黔国公沐天波的次子,处理不好,都容易出问题。
连城璧、郭之奇就在前院,很快便到了,不多时,李勋也从城外水师大营赶到。
李柘抽出信,递给了连城璧,一个一个传看。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处理好了,就是好事,处理不好,事情就坏了!议一议?”
几人相互看看,最后都看向了连城璧,按照级别,他现在是王府民政事务的一把手,仅在郡王之下。
“殿下,信件中的人员,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怀仁侯吴子圣、征蛮后将军杨武、总兵许名臣、高应凤、孙应科,都是百战老将,坚持到此,十分不易,肯定是要进平南军的。只是如何安排,还需商议。”
“佐明将军那仑、元江知府那焘、那嵩之婿沐忠亮,都可以算作土官一类,若是想在云南站住脚跟,他们的支持,必不可少。”
“大理寺少卿刘泌、兵科都给事中胡显,此前也曾听过,应该与广南知府黄事忠是熟人,可以作为文官缺额补充。新复之地,不能没有父母官。”
郭之奇闻言,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军帅府的事情,纵然是他们,也只能在被问及的时候,说上话,否则私自插手军务,后果很严重。
云南的土官,自然还得在云南才能发挥作用,这一点没什么可说的。
至于刘泌和胡显,两广之地,有的是位置可以安插,王府什么都缺,更何况是能抚民的文官。
看到郭之奇不说话,李柘看向李勋,在他心里,虽然李勋只是水师总镇,但地位丝毫不输于副帅王兴,是他真正的心腹,每逢大事,必然垂问。
李勋琢磨了半晌,方才开口:
“云南兵少将多,后续还会有人陆续来投。这几人都是总兵以上官衔,云南只有第七镇,安置不下的。”
“以末将之见,可调总兵许名臣、高应凤、孙应科来广州,熟悉平南军后,再做安排。至于怀仁侯、征蛮后将军,已整编了5余人,还是得就地给新编制,千金买马骨。”
郭之奇在广西多年,比连城璧更加熟悉当地情况,听闻要就地组建新编制,匆忙开口:
“按理说军务不该多嘴,可是依靠广南、文山,支撑不住两镇人马。”
“如今云南丧乱已久,清军肆虐一年,到处都是大兵,早已不是此前安居乐业,粮饷充足的云南了。若是依靠广西支撑,也是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