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当局者迷(大章)(1 / 2)
(继续求收藏、推荐票~~
李柘说的是实话,此去都是敌境,一路打过去自然是没有那个实力的,能冒充一阵是一阵。
李柘也没有完全说实话,一来交浅言深,二来正如李慎之所说,此去数千里,重镇一座接一座,督抚也不少,冒充一个曾经失陷四川的钦差,风险确实不小。
这第三嘛,秭归是明清两军对抗的前线,出了香溪口就是夷陵(宜昌地界,若说没有清军细作,那是不可能的。
平南军数千人到此,披甲率如此之高,虽然今天才会师,李柘不信清军细作得不到消息。
“慎之兄,平南军开拔后,还需帮忙遮掩几日,谨防细作传递消息。”
“好说,好说。”
为免得夜长梦多,李柘没有多停留,也没有前往兴山、房县,施州等地拜访李来亨、郝摇旗等,第二天天微明,就下令渡江,走长江南岸,顺着明军控制区边缘,绕过清军前沿重镇。
李慎之送别之后,拍马回了兴山,见到了父亲李来亨,将李柘一言一行、平南军风姿,讲给父亲听。
李来亨是何等人物,仔细听完,便知道李柘没完全说实话:
“李柘此人,重庆诈城,用的是诈降得来的身份;剑阁诈城,借的是保宁信使的身份;保宁诈城,靠的是偶然得来的钦差身份,三次弄险,运气占了大半,胆略占了小半。四川清军集中于城池,四周都是明军控制区域,形势比较有利。”
“李柘所言,东进南下,冒充钦差,符合他的用兵作风。但用兵之策,讲究正奇相辅,一味靠奇计,在满清占领区,怕是会撞在铁板上。”
“此等消息虽然隐蔽,却也不是什么秘密。李国英退守泸州近月,消息这么着,清廷都会知晓。唯一的利好,是云南战事正酣,就连洪承畴也去了昆明,湖广确实空虚。”
李慎之对李柘的感觉倒是很正面,也不希望自数年来第一支请命东出的明军,就此这季,连忙问到:
“父帅,重庆之役,捷报频传,我军却是留守,如今湖广空虚,平南军东进,我军是否……”
李来亨秒懂,拍了拍儿子:
“看到别人立功,着急了?那李柘不是说了嘛,郑国姓不日将挥师入长江,率兵十万,谋夺南京。平南军请命的原因之一,便是如此。我军怎可能错过机会?”
“父帅?那……”
“满清湖广提督董学礼在荆州,驻军2万。忠贞营将出兵3万,南下夷陵(宜昌,一来试探清军反应,二来可以策应李柘小友。”
“不过这时机,还得等十日。”
李慎之不是很明白,兵贵神速,为何要等?
李来亨看了儿子一眼,知道他是真看上了李柘这个同龄人,惺惺相惜,却也不点破:
“等平南军消息。十日,足够他们绕过清军夷陵防线。届时进攻,才不会坏了事。”
儿子见有仗可打,还能援助新朋友,兴高采烈离去。
李来亨走出房门,站定,看向南方,若有所思。
“愿你好运!”
………………
过了长江到了南岸,一连走了七八天,到了长阳附近,李柘才知此前想法有多少漏洞。
首先还是船的问题,从重庆求来的两条大船,过了江,李柘便当作人情,将空船送给了忠贞营所部。他们都是小船,光是过江,足足花了半日。
若是大船跟随,平南军就只能沿着江岸走,那就是找死了,只能放弃。
面对清军水陆防线,平南军优势是披甲率、马匹和建制,暂时还是走陆路找机会,比较稳妥。
其次是路线问题,若无可靠身份,靠近湖广提督董学礼驻扎的荆州、重镇武昌等,基本属于以卵击石。因为四川战事有变,董学礼提前率军2万到了荆州,严防死守,给李柘造成了极大困难。
哨探前出二十里,李柘和众将商量之后,决定攻占长阳,封锁消息,观望下局势。
“我军如此大声势,即使慎之兄帮忙遮掩,也拖不了几日。董学礼不久便知忠贞营有了动作,届时两军前沿对峙,便是我们的机会。”
“长阳清军,人数不多,可暂作休整,等一下消息。”
“曹振业,攻占长阳的任务,就交与你了!”
“是,将军!”
长阳虽是小城,却毗邻黔江,船只众多,顺江而下,多半日便可到宜都,往北走陆路,到夷陵也不过三四日路程。
曹振业率领平南军第二标,全副绿营装扮,不费吹灰之力,占了城池。
李柘吩咐骑兵第一标在城东、第一标在城北、第三标在码头、小炮营在城南驻扎,除了动用库房钱粮、船只,其余秋毫无犯,一概保持原样,甚至下了封口令,令全军当自己做清军,禁止谈论平南军字样。
县令等官员被拘禁府中,曹振业按照李柘的意思,派人征发县中大户钱粮、船只,声称董提督有令,要支援夷陵前线。
大户们虽觉得奇怪,但看到县中都是绿营兵,凶神恶煞,也未反抗。
“将军,这也太顺了些……”
曹振业派人统计完收获,回到县衙参加军议,第一句带着怀疑。
“振业兄还是小心谨慎的性子!你也来,看看这夷陵来的公文!”
曹振业接过,看了一眼,心里欢喜:
“忠贞营进军夷陵,董学礼率军前出,两军在城外二十里的南津口遭遇?这是要打了吧?”
李柘点点头:
“临国公送的好大礼!我等不能不还!看这公文,要求长阳派出民夫等,往前线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