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知长子起高楼建堂会(1 / 1)
知家在蜀龙镇是大户,不仅知老二知翰炳一辈人多势众,早在其父亲辈在蜀龙镇,或者说在蜀江市已经十分显赫,甚至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鼎盛。
知老二的父亲知太正,就是那一辈人的龙头老大,袍哥舵把子。知太正因为身材高大,外号知长子。他早年混迹社会,到处浪荡,曾到峨眉山拜师学艺,精通擒拿格斗之术。
他回到蜀龙后,喜欢结交江湖朋友,喜欢逞强斗狠,身边很快集聚了一大批社会人士、江湖混混,逐渐取代了罗幺哥、李麻子等江湖头面人物,成为了蜀龙镇真正的一哥。他善于巧取豪夺,颇有些经营头脑,家业也越聚越大,整个蜀龙镇西、北两街大部分成为了他知氏一族的家产。
发达后,知长子心想老住在旧房子里,没有点新气象,与自己的身份不相称,就想在镇上重新修座高楼。于是,他安排手下请了蜀江甚至省城有名的几个风水先生,让他们给自己选块风水宝地。
几个风水先生拿罗盘,在蜀龙镇场镇转了几圈,一致认定西街邓员外家算得上最好的地方,与知长子的生辰八字最为相生,并说:如果能在这起座高楼,定能让老知家兴旺发达,更上一层楼!
邓员外虽顶着个员外的头衔,但今日不如往日,早已过气多年,不得不拿着知长子给的银子,迁居到蜀龙镇马鞍山上居住。
知长子打发走邓员外,推到老屋,临街一面新修了三层吊脚楼,柱头门窗漆上大红朱漆,房梁上雕龙画凤,楼上走道,大红灯笼一字悬挂,每到夜里,这条街便灯火通明,人影绰绰。三层吊脚楼后边是三进四合小院,一家老小,几房姨太太,各依尊卑长幼,住进了院内。
后来,知长子在一个叫顾军的外来读书人的鼓动下,仿照省城等地名流的做法,自建了袍哥堂口,做了袍哥老大,自称知汉公。
知汉公常常将《诗经》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挂在嘴上,召集开会时,训示众人要向关老爷学习,并说:关二爷被逼降曹后,曹操给很多金银财帛和美女,他一概不收,只收了一件锦袍,平时很少穿,有事必须穿上时,他总是在新袍上套上旧袍,曹操问他原因,他明确说:旧袍是我大哥玄德赐的,受了丞相的新袍,不敢忘我大哥的旧袍。
“各位乡贤名流,各位哥老倌,叔伯兄弟,我今天开堂口,就是要把大家组织起来,向关老爷学习,忠义豪侠、急人之所急;要心中有国,怀保家卫国之志;要心中有家,开蜀龙镇良好风气!给老子大倡仁义礼智信之风、守好五伦八德,我们这个堂口,要在整个蜀江打响!哪个龟儿子坏了老子的规矩,丢了老子的脸面,看到那个女子漂亮就给搞了,看见别人的猪呀、鸡呀、牛呀,就顺手牵了,老子这把刀就要喝你龟儿子的血,老子这把枪就要你龟儿子的尿罐子点开花!”
知太正知长子嘶哑的嗓门,说出的话让在座的各色人等频频点头。几个平常喜欢偷鸡摸狗拈花惹草之辈,听了面面相觑,相互用眼神传递着信息:你娃小心点!
“这个是我们知汉堂堂口的师爷,”知长子将头转向顾军,说,“下面师爷给大家讲两句。”
师爷顾军站起来,抱抱拳说:“承蒙知大爷不弃,让我在知汉堂做个师爷。各位师兄师弟,今后还请大家给我扎起。我们从今天起就是有组织的人了,大家要围绕着知大爷,以知汉公马首是瞻!有了组织,凡事就得听号令、守规矩,做事要请示汇报,不得擅自行动或者阳奉阴违!要率先垂范,开蜀龙新风,树保乡护民大旗!”师爷顾军说道。
顾军还想阐释一番,知长子挥挥手,说:“师爷说得很好,不过讲多了大家也记不住,我看就一句话:论功行赏、有错必罚!”
建堂会后,知长子与师爷顾军常去蜀江县和省城公口、码头走动,知汉堂与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