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十三章:假朝贡遇见假朝贡(1 / 2)
这场两个“罗马”的世纪对战,对世界的影响极为巨大,比伊尔哈木想象的要大得多。
首先就是西方诸国对喀山的改观。
本来,西方诸国认为,喀山的崛起是第二个奥斯曼,但现在喀山与奥斯曼的争斗让西方诸国明白了一个道理,东方至少不是铁板一块。
如果奥斯曼是敌人,那么喀山就是潜在的盟友。
经济方面,相比于奥斯曼的垄断,喀山的货物更加平价、更加公平,同样是东方来的货物,喀山的商品总是要比奥斯曼的更便宜。
虽然喀山路远,但是买来依然比在奥斯曼更划算,就像兀畏斯的《朝罗马记》中写的“自古贸易要道最忌偏远,但若有利可图,人亦不惧劳烦。”
这场战役还揭示出了另外一个事情,就是喀山比奥斯曼军力要更强盛。
如果说八十年前,帖木儿率军西进,生擒奥斯曼苏丹,是因为奥斯曼尚未成熟,没有实力与老帝国帖木儿对抗的话。
那么现在喀山作为一个更加新兴的帝国,全程压制式的击败了奥斯曼土耳其,就是喀山帝国本身的实力足够强劲了。
对于西方诸国来说,帖木儿的衰落失去了一个牵制奥斯曼西进的力量,喀山的崛起正好补上了这样一个空缺。
也许喀山也有西进的野心,但是现在,是两者相较取其轻的时候。
喀山人纵使西进也要先踏过立陶宛和波兰,而奥斯曼可是已经接壤威尼斯了。
对于西欧中欧的王公和老爷们来说,今年打不到自己家,那么就可以继续绥靖下去。让波兰人、匈牙利人、立陶宛人先挡着,趁现在多捞钱才是首要任务。
对于中亚人来说,之前帖木儿的衰落让他们不得不考虑是否该成为奥斯曼的小弟。
仰霸道的奥斯曼鼻息、看奥斯曼的脸色而活,并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
现在他们多了一个选择。因为喀山从一个地方性的国家,一个和大家差不多的棋子,成为了一个下棋的人。
喀山现在配得上这个级别。
跟着喀山混至少还有汤喝。
对于大明来说,喀山的崛起首先带来的好处就是西方需求量的增加,可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
其次,喀山作为一个向大明朝贡的蒙古人国家,在欧洲代表得是东方人的形象。作为大明的朝贡国,大胜奥斯曼更加凸显了大明宗主国的威风。
只能说是大好事一件,这边去征伐察合台和叶尔羌的部队也跟着士气大振。
除了奥斯曼苏丹本身之外,恐怕也就只有同时坐在两个宝座上叹气的波兰王卡齐米日还有莫斯科的伊凡“大帝”对这场战争很失望了。
一时间,卡齐米日和伊凡三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担忧,西方的绥靖和对东欧国家的不重视让这两位陷入了里外不是人的境地。
现在两国的最优解其实是达成军事同盟,进行西进获得新的土地或者抵抗喀山的进攻。
但卡齐米日不是瓦迪斯瓦夫,更不是卡齐米日三世,没有对莫斯科的控制能力,莫斯科的伊凡大帝也由于过去的历史,不敢率先接触卡齐米日。
本来应该联合的两个国家却因为互相猜疑失去了结盟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