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西贡之夜 13 曼谷之行(1 / 2)
13、曼谷之行
就在韩奇一筹莫展,不知该为越南的销售做点什么时,李小安来了一通电话,希望他去泰国走一趟,帮本地销售陈华西,好好捋一捋媒体关系。这边的业务迟迟不见起色,营销也没有声音。
韩奇没法拒绝,徐小青也只得答应。
就这样,从胡志明飞往曼谷,韩奇到泰国待了一个星期。
泰国给韩奇带来的倒是新鲜感,这个国家在东南亚是个奇葩的存在,有自己的一套生存逻辑。当别人都在抢破头,往工业化走的时候,泰国却继续坚持农业加旅游的路线;当别人都在跟美国或中国站队的时候,泰国却左右逢源,既有美国的军事基地,也有中国的高铁。
也许,这正是泰国能够屹立多年,而不被殖民、不被灭国,保持相对独立的秘诀——选边选的巧妙,谁也不得罪,过自己的小日子。
与越南人奋发图强的状态相比,泰国简直是躺平的典型代表了。路边也有吃不上饭的乞丐,但纵使是乞丐,也乞讨的慢慢悠悠,不急不躁——那感觉就是,乞讨也是一种修行,宁可饿死,也不能把自己累死。
韩奇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两国人民的区别。
同样是索贿,越南玩的是阴招,偷偷摸摸一点也不敞亮;泰国倒好,签证现场盖章,直接分了两条队,一条是便宜的,正常渠道,2泰铢每个人,排着几十上百人;另一条队,则是快速通道,直接写着1泰铢,你愿意花钱,马上就可以盖章出行。
这就是“市场经济”啊,给用户更多选择。当用户愿意花钱时,给他更好更贵也更快的服务。这样一来创造了经济效益,二来也透明,大家都能赚到钱,且合理合法。
交上1泰铢(约合人民币2的时候,韩奇是服气的,那时的心理状态,就像唐僧西行,遇到各路小僧妖魔,有要命的,有要钱的,还有贪图美色的,但只要明码标价,至少还有办法解决。就怕那门面上写着“正大光明”,背地里却杀人越货的。
到了曼谷,韩奇很快就体会到市井之乐。住的酒店,就在一条街巷深处,路边满是摊贩,仿佛全世界的小吃,都搬到了曼谷街头,信步走去,泰餐、日料、韩国烤肉、中式火锅、印度菜,甚至还有一家“金刚山”,朝鲜驻泰国办事处开的朝鲜饭馆。
到曼谷的第一个晚上,韩奇坐在朝鲜人的饭馆里,用中文跟一个朝鲜族姑娘聊了半天。是的,她的中文说的不错,之前在沈阳培训,还在bj上过班,现在是分配到了曼谷。
饭吃到一半,店里开始表演节目,一出传统舞蹈“阿里郎”原汁原味呈现。瞬间,让韩奇又有一种穿越回bj的错觉。在望京时,曾有一次,在“紫阳洞”韩餐店,也是这种传统服饰加朝鲜族舞蹈的方式。
看来,韩朝果然是一家。
泰国的媒体与越南不太一样,越南的媒体人很多都是年轻人,大家没什么架子,在咖啡馆就把事情谈了。给一台样机,就开始工作了。
而到了泰国,想约上一次面聊,就需要经过几道程序。
韩奇先是拜访了陈华西,他作为本地销售,已经积累了一些本地媒体关系,又通过公司总部的关系,要到了泰国分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然后再辗转到当地pr负责人,由她介绍供应商,供应商带着韩奇,再去拜访四五家本地核心媒体。
也就是说,韩奇见到媒体负责人的时候,已经历经了四五层沟通,且经过了至少五个人的介绍,才真正面见到了这些人。
最搞笑的是,媒体人本身大部分只会泰语。韩奇的沟通,变成了夹生饭,他需要讲英文,然后供应商将内容翻译成泰语,媒体人的泰语反馈,也经供应商的翻译之后,再回到英文。
效率低,但是结果倒是令人愉快。五家头部媒体中,有四家见到了执行主编,有一家答应,一旦曼谷举办发布会,他们一定出席,并尽量邀请主编亲自到场。
而那一家拒绝了会面的,则比较戏剧化。
韩奇与供应商anita一起,来到了媒体的办公室,从楼下前台登记之后,上了二楼,经过一片开放式办公区之后,来到了副主编的办公室外。
隔着一道玻璃门,可以看到副主编在眉飞色舞的训人,她发脾气的样子,像极了泰剧里的恶婆婆,就是那种手势指向天,说话恨不得把牙都吐出来的样子。
等了二十分钟之后,眼见副主编还没有结束的意思,韩奇略显尴尬,让供应商给她留了口信,下次再约。
最后,他还去见了一家当地的华人媒体。
这家倒好,主创团队都是中国人,韩奇不需要翻译,自己就直接赴约了。
执行主编是个可爱的短发姑娘,看起来不到三十岁,装扮是清爽的文艺范。她矗立在地铁口,等着韩奇出来。
韩奇到了这个华人聚集区,才发现原来电影里演的唐人街,就是面前的样子。
姑娘领着他继续往前走,穿过三个路口之后,来到一条偏巷。韩奇走出了汗,脱掉了薄外套,一边挪步,一边观望着四周的骑楼。这种建筑风格,像极了广州的上下九和海南的海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