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世界大战(1 / 2)
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和经济的中心,被奥匈帝国占据。
虽然有机甲核心技术的出现,延缓了本该开始的战争,但矛盾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只是被延缓了。
在世界进入十九世纪后,世界进入了殖民时代,当初亚瑟给欧洲带来的只是共和制,消灭的是贵族,但却未曾,或者说不可能在那时候消灭资本主义。
而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最高阶段,也必然是帝国主义。
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了世界上的大部份可瓜分的殖民地。
但是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显然不愿意。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欧洲新兴强权为了争夺更多的地盘开始挑战现有霸权。
新兴的帝国与其余的老牌强国之间的竞争,成为了主要的矛盾,其中特别是在威廉二世率领下的德意志帝国。
它有加兰特在背后支持,也是最早获得特斯拉的机甲核心技术的国家,所以在这些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19世纪80年代末,德意志为争霸世界,推行东进政策,把势力伸入近东,力图修建一条铁路,使之与欧陆铁路相联接,成为一条自汉堡、柏林经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直抵波斯湾的大铁路。
这一铁路不仅使德国势力控制土耳其;而且严重威胁高加索、波斯等地区。
这个时代的大英帝国并不如过去那般强盛,不列颠岛做为凯尔特人的故土,布里塔尼亚人对于这片土地一直都非常在意。
当初在亚瑟战胜西法兰的时候,就顺便控制了不列颠岛,一直延伸至现在。
这一百年里,大英帝国就是布里塔尼亚在欧洲的桥头堡,一个代理人。
当然,它本身又保持有一定的自主性。
而它们也依靠着布里塔尼亚的支持,在北非、南非拥有了殖民地,甚至趁着北辰解体的时候,成功涉足了西亚跟印度。
命运的力量有时就是如此奇妙。
德意志修筑巴格达铁路的计划则直接触犯了英国在西亚、北非、英属印度的利益,也同样触犯了布里塔尼亚的利益。
德意志在非洲的侵略计划和在南美的倾销政策也同其发生尖锐的矛盾。德国积极加强海军,力图和这些老牌的海上强国争夺海上霸权。
德法之间的矛盾也促使法国向英、布靠拢。
法国企图从德国手里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为此积极准备“复仇”战争。
为了准备战争,欧洲列强疯狂扩军备战。从1883年起,德国每年都通过新的军事法案,增加军事预算。
到1910年,德国已拥有由新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现役部队76万。甚至还有一大批的机甲部队。
英国军队,包括下属的几个殖民地增加到41万。
法国于1911年通过新的军事法案,将两年兵役制改为三年,役龄从21岁到45岁改为从20岁到48岁,使军队增加到77万。
沙皇俄国在大战前夕已拥有兵力为130万的军队。列强还积极扩大海军,英德两国的海军竞赛最为剧烈。
1912年,英德两国举行裁军谈判,英国坚持两国海军比例应为2:1,德国则要求定为16:10,谈判最后破裂,双方更疯狂地增加军费。
到大战前夕,德奥两国军事预算达140亿马克,协约国军事预算也达47.66亿马克。
两大集团各自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和制订作战计划,力图先发制人。德国参谋总长曾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
各国资产阶级宣传机构也大肆活动,散布沙文主义情绪。
资产阶级御用学者竭力为战争辩护,宣传战争可以解决人口“过剩”问题,挽救工商业危机,甚至宣称战争能对人类起“优生”的作用。
德国骑兵将领甚至公然叫嚣:“战争是万事之父……战争不仅是一种生物规律,也是一种首先规律,因而是文明的不可缺乏的因素。
在这一大背景下,塞尔维亚所处的巴尔干半岛就成为了焦点的核心。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南部,濒临地中海,这里长期受土耳其人的统治。19世纪以来,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巴尔干地区的一些国家相继独立。
由于这里主要居住着南部斯拉夫人,与俄人是同宗,而且沙俄是打击、削弱土耳其的主要力量,所以,巴尔干半岛各国与沙俄有着密切联系。
巴尔干半岛处于欧洲的东南部,跟亚洲只隔着一个土耳其海峡,处于亚欧结合部,因有黑海跟地中海横在这里,使其成为亚欧的交通要道和咽喉。而它跟非洲仅隔着地中海,所以又是亚欧非的交通要地,所以成为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也不足为奇了。
20世纪初,奥匈帝国开始加紧染指巴尔干地区,特别是力图阻止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同塞尔维亚合并,波黑当时还是土耳其统治下的两个行省。
1908年,奥匈趁土耳其发生革命时,吞并波、黑两地,激起了塞尔维亚人民的极大愤怒。
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开始部署武装力量,沙俄准备支持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
奥匈也向边境集结军队,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德国出面支持奥匈。
而于此同时,沙俄在远东也正在与北辰进行边界协定的谈判,北辰坚持的认为他们是元朝的继任者,理所应当的继承元朝所留下的自古以来的土地,并且要求以勒纳河为界。
若是真的成功,加上南辰的土地以及所属岛屿,这个文明将会是人类历史上领土最庞大的文明,北临北极,南临南极,贯穿整个地球,联通三大洋。
机甲核心技术的公布对于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的帮助是最大的,而在这个时代,若是说工业体系,没有国家比北辰更加完整。
庞大的机甲部队,成为了他们向外扩张的底气。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垂死病中惊坐起,列强竟是我自己。
当然,沙俄显然不会同意,他们也同样坚持自己是大蒙古帝国的继承者,为了避免双线作战,沙俄选择与奥匈帝国进行谈判。
即承认奥匈吞并波、黑两地的既成事实,并且结成联盟。
从19世纪初期起,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奥匈帝国企图向南扩张通往亚得里亚海。
英、法则要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与北辰进行贸易的交通命脉,因而巴尔干半岛成为俄、奥、英、法激烈争夺的地区,曾多次发生战争,所以这个地方也被称之为火药桶。
当然,这一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者说,一个名字——尼古拉·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