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稳定长安(2 / 2)
看到楚王从后殿出来,以政务院常务副总理裴矩、河间郡王李孝恭、陆军部长李靖元帅为首的重臣们急忙躬身相迎见礼,口称“殿下”(虽然楚王已经定然要继位为皇,但此时尚未登基,只能如此称呼!
李智云坦然接受众臣之礼,微躬回礼,然后道:“诸位平身,请就座。”
此时,殿内已经布置了靠背椅和间桌,众臣礼毕后,看到李智云在玉御处的小号御案后坐下,这才纷纷就座。
看到一众大臣们都是满脸的憔悴和惶恐,李智云吩咐一旁侍立的内侍刘坚:“通知御膳房,给诸公上肉粥和参茶。”现在殿中之人基本都是他的支持者,同时也是稳定朝堂的基石,他可不想把他们饿坏了或累坏了。
“谢殿下!”众臣急忙道谢。
“不必,这些日子,辛苦诸位了,在此国朝急难时刻,诸公务必保重自己的身体。”李智云摆摆手道。话不多,但暖人心,众臣闻言,都心中感动,拱手致谢。
片刻后,御膳房常备的参茶很快就端了上来,奉给各位大臣,至于肉粥则要等待一些时间了。喝完一杯参茶后,众臣的面色都好了许多,精神也稍许振奋了些。
在此期间,殿内众人并没有说话。李智云自己也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拿出一罐啤酒,打开喝了起来,心中有些无奈:这事闹的,千古一帝就这么没了!虽然不能说因罪于己,但毕竟是自己的出现使得李世民心态失衡,造成了最后的惨剧,从这方面说,自己脱不了干系啊!现在这个初建的大唐,还没有完全从之前的战乱中走出来,史书所称的“贞观盛世”还没有来得及开始,这些担子已经落到了他的头上,他不想躲,也不能躲,就只能扛起来!
初八这天,李智云和数十位重臣在太极殿中呆了一下午,商谈了什么,外界不得而知。不过,自初八这日开始,政务院就恢复了正常理事,各部也同样开衙办公,朝堂恢复了正常运转;同时,之前持续数日的戒严也被解除了,但是街面上还是有军兵执勤站岗,百姓们除了必须出门工作或购买必需品的,基本上都不敢出门,长安城冷清至极。
太上皇和圣上同时驾崩,给朝野上下带来的震撼实在是在太大了,长安城中的气氛十分压抑,哪怕之前最为纨绔的一些宗室勋贵子弟,也都被长辈给按到了家里,市面上倒是清静了许多。不过,普通官员和百姓们还是害怕的很,半年多以前的玄武门之变还犹在眼前,大家害怕此次又会有刀兵之祸,都在惶恐不已的等待着事态的发展。
二月初九,政务院发布政令,河间郡王李孝恭复任治安部部长,即令履职。旋即,治安部警察重新上街,逐渐接替各部军兵,成为了街头执勤的主要力量。这样一来,虽然街面上仍然有众多警察武装站岗,但比起军队来,还是让百姓们心中放心不少,因为这说明长安的局势已经明显缓和下来了,想来,用不了太长时间,百姓的生活就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同日,政务院任命赵郡王李道宗为检校(代理雍州牧,原楚王府农业司司长马周检校雍州侍中,农牧基建兵团第一军军长、魏城男牛秀检校雍州司马,即刻上任,确保雍州稳定。
同日,帝国统帅部军情局发出公函,接函后,第六军尉迟恭军长、第七军程咬金军长派出所辖军法处卫队,缉捕两军中下层军官数十名;同时,雍州司马牛秀派出所辖治安司警察,索拿近百名各部司官员。随后,所有文武犯官都被送入到蓝田看守所待审。
对此,不少人以为是朝庭在清算什么,却不知这是军情局提前介入,将一次即将发生的京城叛乱消灭于未起之时。这一切,当然还是基于军情局已经遍布长安的监察网。
二月初十,政务院举行扩大会议,副总理们和各部部长齐聚一堂,商讨新皇登基事宜,晋阳公主李天羽代表镇国楚王参加了会议。常务副总理裴矩主持会议,最后商定,事急从权,依先古循例,两代先皇的孝期定为九日,从初六至十四,十五灵柩出长安分别入献陵、昭陵,众臣拜别;十六日时,举行新皇登基仪式,以厘定国祚。
会议中,李天羽否决了部分大臣提出修改年号的议案,称楚王有令,“贞观”不只是先皇的年号,也是大唐新政的开始,镇国楚王将承接下这个年号,并将其发扬光大!对于楚王殿下的这个坚持,众臣只能无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