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立储立能(2 / 2)
“康熙六十九岁时崩于宫中,遗诏立庶出的皇四子为帝,算是终结了其皇子争位的闹剧。这位即位的皇四子(雍正也是一位有为之君,在位虽然只能十四年,但用其勤勉严厉纠正了康熙朝后期的许多弊政,为其儿子登基后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帝因为自身经历的得位艰辛,所以在生前根本未立太子,而是将遗诏藏于议政大殿的牌匾之后,将皇位传于庶出的皇四子;而这位皇四子,年号乾隆,日后仍然成为了一代明君,并在登基六十年时,为了不超过祖父在位的六十一年,退位成太上皇,三年后崩,享年89岁。历史上,把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时期称为‘康乾盛世’。”
一番讲述之后,李智云感到自己都口干舌燥了,端起茶杯大喝一通,而听讲的三人都已经听呆了——虽然李智云的讲述已经尽量简化了,但其中的转折诡异之处还是讲出来了,三人都被这个“故事”给深深吸引了,都忍不住认真思考着。
润完了喉咙的李智云忍不住又加了一句:“皇兄今年二十有八,你觉得现在就立高明为太子,他要当太子多少年?”
闻言,李世民心中赦然,他自觉身体康健,再活三十年没问题,加上五郞这个“神人”在,四十年、五十年都有希望;再看高明的身体状况,他真觉得大儿子可能活不过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立储确不是妥啊!
对于房乔和杜如晦来说,楚王讲的这个故事,寓意就太多了,每种情况都涉及了皇家秘辛,他们根本就没法置评啊!不过,这个故事中的情景却让他们深深思考,作为李世民的近臣,他们的个人和家族的利益都依附其上,自然希望李唐皇朝能够顺利延续,从这方面来说,他们越想越觉得楚王殿下说的这个故事有其深意,有着太多需要思考和借鉴的东西。
因为大家都在思考当中,一时间,偏殿内陷入了沉寂之中。
每逢此时,在殿门外侍立的内侍总管刘坚和玄甲军统领翟长孙,虽然听不清殿内的声音,但还是有声可循,可是这次,都好一会儿了,竟然没有了丝毫声音!两人对视一眼,感到有些异常,犹豫着是不是要进殿看一下?就在两人忍不住要推开殿门时,复又听到了圣上的笑声,于是立即止住了脚步,站回了自己的位置。
殿内,李世民想明白了李智云讲的这个故事,哈哈大笑道:“五郞,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说着,站了起来,在殿内急步走了两圈,立定后,看着三人道:“朕是皇帝,所思所做,都要从皇帝的角度来判断,选择太子也是如此!为了国家百姓,为了皇家延续,我选择皇储的标准应该不是嫡庶,也不是长幼,而是其个人品性和治国的能力,也就是立储要立能!五郞!玄龄!克明!你们说对不对?”
房乔和杜如晦听到这话,也是精神一振,立即起身;李智云也是站了起来,哈哈笑道:“皇兄此言大善!臣弟为二哥贺!”说着,拱手一个长揖。
房杜二人觉得楚王这话此时正佳,于是也是一揖到地,齐声道:“圣上此言大善!臣为圣上贺!”这两人虽然对李世民忠心耿耿,但从儒家文臣的角度上来说,他们同样尚古,推崇三皇五帝时的帝王禅让制度,认为才能保证一代代帝王的英明,后来禅让制度被破坏,才有了皇族一代代世袭的制度;现在李世民提出的“立储立能”虽然仍是世袭,但已经比呆板的立嫡立长进步了太多。所以,他们由衷的感到欣喜。由此,对楚王的睿智更加敬佩。
李世民大笑着把三人扶起,心中愉悦,许多之前不能确定的事现在都明白了,之前他很是担心因为自己曾经的行为会给儿孙们造成坏影响,所以想着之后一定要坚持立嫡立长的规矩;听过五郞这个故事后,让他明白了,长子也好,嫡子也罢,如果没有能力做个好皇帝,肯定是要经受残酷的政治考验的,与其到时皇家生变,还不如立下并坚持立储立能的规矩!
有能力的皇储,才不会被竞争者或臣子、外敌给欺侮,才能更好的延续皇朝、延续皇族!而现在的诸位皇子,年龄都尚幼,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至少要在成年后,性格稳定下来,表现出自己的学识和处事能力,才能进行横向的比较,从中择其优者为皇储才是!
就这样,李智云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和影响力,成功扭转了李世民过早立储的行为,虽然不能说就此改变了唐代皇位更迭时的异常(自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皇位更迭就没有正常的,但总算是把“立储立能”这一原则初步确定了下来,已经是很大的一个进步了。不过,李智云能够想像的到,这个消息要是传出去,有些人就会更恨他了。
十月初五,小朝会。李世民出人意料的没有颁布立储的诏书,而是下诏追封故太子李建成为息王,谥为隐;齐王元吉为海陵王,谥曰刺。按礼改葬。
十月初七,改葬之日,世民、智云哭之于宜秋门。魏征等故太子府僚请求陪送到下葬之处,圣上准许,并命令原太子东宫官属及齐王府官员全都去送行。
此事毕,隐太子建成事告一段落,很多相关人员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圣上此举表明前事已经盖棺定论,不会再因此追罪余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