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通敌叛国(2 / 2)
吕蛮子暗自为阿爹竖起大拇指,这才是儿时记忆中大英雄的形象。
不过,他的眼睛却一直盯着朱炳手中那封信。
造假这等拙劣的把戏,淮安郡王自是懒得去坐。
可这信,究竟是怎么得来的……
徐寿春可是山海关的总兵,权利极大,想从他身边盗走书信,除了亲信之外,还能有谁?
对,还有军营中的绣衣暗卫!
吕长欢曾今看过一份花名册,上面记录着潜藏在各个衙门和卫所的暗桩。
其中就有山海关边军的十几名暗卫,隶属顺天府范大人管辖。
他们的职责就是监视边军主帅,以及部分重要将领的一举一动,每隔十日便向顺天府密报一次。
徐总兵身边的亲卫,都是跟他出生入死的患难兄弟,忠心不二,断然不会做出卖主子的勾当。
唯一可能拿到书信的人,只能是有着修为的绣衣暗探。
想到此处,吕蛮子心里暗骂了一句。
范彧这个王八蛋,居然敢绕过北府司,直接将秘信交给淮安郡王。
他究竟藏着什么心思……
怀疑归怀疑,还是那句话,没有真凭实据,奈何不了那位指挥同知。
总不能去问人家淮安郡王,这书信哪儿来的吧!
这家伙在外面埋伏着一堆刀斧手,估摸着也是想把徐大人和阿爹逼急后,趁势乱刀杀之。
不出所料,他已经知道了自己和吕腾川的关系。
要不是和杨尚书及时赶来,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此刻,吕长欢更加好奇那封书信上的内容。
杨尚书心里和明镜儿一样,只要这份书信不是徐寿春的回信,通敌叛国的罪名就无法坐实。
产生的不良影响肯定会有,大不了山海关换将,抄家灭族是不太可能……
“王爷,可否让下官瞧瞧这封信的内容?”
朱炳毫不犹豫地将手中书信递了过去,不是他没有戒心,而是巴不得有人上前撕了他!
最好是吕腾川为了护主撕毁罪证。
届时一声令下,让埋伏在外面的刀斧手一哄而上,将其砍为肉泥。
倘若吕长欢敢上前阻止,免不了一场血战,再打死打伤几个都督府的士兵。
那热闹可就大了……
瞧着杨延芝拿到书信,吕蛮子也探头仔细瞧着里面的内容。
不出朱炳所料,吕腾川此刻已经开始向前挪动脚步!
徐大人可谓对他恩重如山,不仅战场上有过数次救命之恩,而且行军布阵的本事,也都倾囊相授。
更是保荐他升任五品参将,不遗余力的栽培。
倘若那封信真是有不利于徐总兵的内容,吕腾川就算血溅三尺,也会将书信销毁。
此二人多年并肩作战,极为默契。
徐寿春焉能看不出他的心思,吕腾川刚挪了一小步,便被一只大手拦住。
同时,一抹“不可莽撞”的眼神投向他,这才制止了后者。
吕长欢盯着书信,并没有在意阿爹的异常。
看罢之后,他嘴角一撇,心里一块大石总算放下。
书信的内容和家书差不多,无外乎就是兄弟二人阔别几十年,甚为思念的话……
其间,也提到他如今做了北燕的官儿,至于细节,却只字未提。
倒是最后一句话,颇为敏感。
意思说能否在山海关以北的大仓山见一面,聊以安慰……
这封信可以理解的意思颇多,表面上看是同宗兄弟叙旧,可最后一句话却意味深长。
朝廷向来的做法是防患于未然,要么也不会安插绣衣暗卫。
但凡发现蛛丝马迹,好及时做出应对!
杨尚书将书信还给淮安郡王后,笑着说道:“王爷太敏感了,信中一无窥探我大明边防的问题,二无劝降之意,通敌叛国……从何谈起呐?”
“废话,你当本王不识字,倘若真的有你说的这些,他们二人还能站在这里?”朱炳没好气地扔出一句话。
这时,吕长欢插嘴问道:“不知您如何得知这封书信,是北燕左都督所写?”
方才,他在书信中并未看到徐大人这位堂兄,袒露自己的具体身份。
而且信件底部只有“堂兄广平”四个字,
姓徐的,就一定是左都督吗?
丑郡王脸色一变,指着徐总兵言道:“他都亲口承认了,还能有假?”
其实吕长欢方才就发现不对,连北府司都不知道的事情,徐寿春怎么可能晓得!
许是刚才慌乱之中,他有些恍神儿,这才脱口而出。
徐总兵此时也醒悟过来,解释道:“卑职方才一时情急,真不知我家堂兄是北燕的左都督!”
吕长欢此一问,是刻意岔开话题,就是避免淮安郡王咬着大仓山相见的事情,为难徐总兵。
朱炳瞧着他矢口否认,自己又不能明说情报来源,忿忿地盯着兵部尚书,言道:“你说,该当如何处置?”
吕腾川没有上前抢夺书信,使得一石二鸟的计划落空,此刻若是在纠缠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
不如把问题抛给杨延芝,公事公办……
而且之前的谋划是,从永定门带回他二人,当面拿着书信质问。
不论徐寿春做任何反应,就地格杀,顺带解决了仇人之父吕腾川。
到时候朝廷追责,推说他二人意欲反抗,企图抢夺书信,卫兵不得已斩杀二人……
那封书信最后一句话,就是最好的解释!
可惜,他二人前脚迈进都督府,吕长欢和兵部尚书后脚就赶来。
没有给他下手的机会。
依照大明律,边关大将涉嫌通敌,首先根据品级押入北府司昭狱接受审讯。
查明原委后再入刑部大牢,是杀是留,都由皇帝定夺。
可如今北府司的老大是吕腾川的儿子,这倒为难住了尚书大人……
“杨大人,为了避嫌,可先将二位大人带往刑部!”
吕长欢说罢冲着阿爹使了个狡黠的眼色,意思是说,有你家承安大少爷在,把心放在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