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这难道不是对始皇帝的背叛吗(1 / 2)
面对孙策的问计,魏滕面容十分刚直严肃。
他作为会稽郡世家大族、地方豪强的代表,其实利益跟孙策并不完全一致。
势力壮大到如今程度,整个势力就再非所有人皆唯孙策一人意志。统治区域内,每个势力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魏滕的意愿就是尽量保证会稽郡长吏、豪杰不会因为更换太守而利益受损。所以孙策询问他该如何稳定人心,他的想法自然是先稳定地方长吏的利益,争取所有人都仍旧平稳在位,不受影响。
但他也有大量跟孙策利益一致的地方。而且利益非常显著的高度趋同,那就是他也不希望会稽郡发生叛乱。不论是地方豪杰、山越部落还是郡县长吏,任何人、任何形式的叛乱对他而言,都不可接受。
毕竟孙策对他予以重用,接纳进入核心,允许参与机要。他也理所应当的期望会稽郡能够治理平民,政通人和。
但这显然是在痴心妄想,仅在山阴县境内就有宿贼黄龙罗聚众数千,盘踞山林。整个会稽,一郡十四县多山陵险阻,似黄龙罗这种的强宗骁帅不可胜数。
于是魏滕郑重的说道:“明府欲安人心,我以为首先要定安何人之心。”
当然是安百姓之心!
孙策近乎本能的想了一个答案。
你魏滕总不至于是东汉文彦博,说出是“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种话吧?
不过虽然心有疑惑,孙策还是看着魏滕,耐心的等他继续说下去。
魏滕见孙策虚怀若谷,当即便继续率直而谈,没有任何避讳,针砭会稽时弊。
“会稽人心素来各不相同,不仅明府如此,此前王府君治军亦是如此。而人心者可分为豪杰之心、宗帅之心。”
豪杰之心和宗帅之心?
孙策面露诧异,讲道理这两个词,孙策几乎没有听过。不过略微思考了一下,孙策觉得倒是充满了汉末,会稽这片土地的风格。
其实豪杰之心,完全可以归为会稽民心。按东汉庄园经济的经济基础,这些大豪强、大豪杰不仅对下掌控了大量人口,对上也霸占了大量吏员职位。很多郡县豪杰皆是旧族豪侠,家中有宾客千余家,横行郡县,入乱吏治。
获得了这些豪杰的支持,就等于获得了吴郡长吏拥护和一郡十四县普通百姓的民心。
但关于宗帅之心,孙策则没太明白,看着魏滕,问道:“何谓宗帅之心?”
魏滕目光正视孙策,带着审视的意味,然后直接说道:“宗帅之心,即地方强宗骁帅之心。会稽郡不比吴郡平宁,一直有大量宗帅聚众数千人,或横行于郡县,或啸聚于山林。此类军兵,不敬官府,杖兵野逸,时观间隙,出为寇盗,伺机叛乱。明府是否打算亦安其心,如王府君故事?”
孙策瞬间明白魏滕言下之意了。
这安会稽人心,究竟安的是谁的人心。
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叛乱只在孙策治下才发生?在王朗、刘繇统治时期,会稽甚至整个江东都不发生叛乱?
显然并非如此!因为叛乱这件事,你显然要有资格谈叛乱才有可能进一步去应对。
连掌控都没办法掌控,哪来的资格去谈叛乱?
这些强宗骁帅,在王朗治理会稽时,就一直存在。只是王朗显然没能力去应对,所以根本没办法说他们是叛乱。甚至为了站稳统治,不得不跟他们达成默契,允许他们存在。
而如今孙策占据会稽,那就要定下,要不要安这些宗帅之心。
会稽山越、宗贼的叛乱从未平息,一直存在,就看孙策愿不愿意安稳其心,认可其割据地方,无视郡县的地位了。
而念及此,孙策毫不犹豫的一挥手,斩钉截铁的说道:“自先秦混六合以一家,中原就必须一统!会稽必须只能有一个强权,跳梁者虽强必戮!今四海事旷,兆庶未宁,我亦必将混六合以一家,使天下皆同有形于赤子!”
别说一个会稽了。就算一个世界,有两百多种文字,这难道不是对始皇帝的背叛吗?
这混元一统,睥睨天下四海六合八荒的气度,终于让魏滕彻底动容。
孙策所言,即是苻坚当年欲一统天下时的宣言。简直是帝王气象,天下之主。
魏滕看着雄姿英发的孙策,只感觉似乎是一轮炽热的圆日,照亮了整个黑暗的乱世,灼灼希望,就系于这位英雄一身。
什么叫气吞万里如虎!魏滕终于见识到了。
与眼前英姿勃发,气冲斗牛的英雄相比,盘踞在会稽的那些所谓强宗骁帅,不过一群土鸡瓦狗而已!
于是魏滕亦为之气壮,说道:“若明府已有定计,则会稽郡宗帅,可尽平矣。”
“而余下安稳人心,则只剩下了安稳豪杰之心。我以为明府不宜将会稽豪杰视为一体,应有所分化,拉拢俊才,威慑奸邪。”
魏滕的这个说法,孙策倒是十分认可。孙策就算要对付会稽郡长吏,也没必要把他们全部得罪。
张纮也是极其郑重的强调,尽更置长吏,是目的,而非手段。
孙策要给会稽郡长吏都更换,完全可以拉拢一部分人,将其升迁。然后处置一部分人,将其贬黜。
魏滕说拉拢俊才,威慑奸邪,孙策颇为意动,择其俊才英杰,为我所用,孙策是有这个胸襟的。会稽郡长吏当中,必然不是所有人都野心勃勃,伺机叛乱。一些才气不菲的俊杰,完全可以拉拢进自己势力,甚至予以重用。被举荐重用后,他们反而会主动帮孙策镇压那些意图叛逆的乱臣贼子。
所以孙策问道:“会稽郡有何俊杰?你执掌功曹,可举荐数人,我选而用之。”
魏滕立即说道:“明府有举孝廉之权,可用之以拉拢豪杰。而会稽之地,能震慑奸邪,克宁内难,绥静邦域首推守太末长贺齐!”
贺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