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其疾如风(1 / 2)
于禁和朱灵这支偏师攻伐范围虽然不大,但战略意义还是不小的。
作为偏师,其目的就是牵制淮阴的驻军。
要是没有这一支偏师在侧翼牵制威胁,淮阴的驻军在贺齐统帅下全部驰援淮安,那曹操中路就不用打了。
贺齐、徐琨联军近万人守淮安郡,曹操区区三万之众根本不可能攻陷。
而随着于禁攻入了盐渎,淮阴一线的江东守军根本无法调度,必须守卫邗沟漕运。若邗沟被于禁截断,那江东不论是向前线运粮还是调兵都要格外多绕近千里的海路。
粮草转运要多耗费半旬,消耗会格外严重。
但其意义如此之大,伴随着的风险同样令人心惊。
于禁攻下盐渎后就按军令继续向射阳方向进军,攻下射阳再往前就是邗沟了,向北可以攻击淮南的军事重镇淮阴,向南则可以攻打平安县,直接阶段邗沟水运。
只是大军开拔到射阳境内,于禁就谨慎的驻军在了射阳县东北一带,倍增探子以探敌情,同时深沟固垒,以筑营盘。
而让他这么谨慎的原因正是射阳险阻的地理形势。
从射阳往东,一直到长江沿线都只有一个盐渎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一带有大片的泽国池沼,大片土地都沼泽覆盖。
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疆域只有射阳西面的邗沟沿线和东面滨海的盐渎一线。
所以广陵郡内,射阳这片泽国池沼算是被东西两片平原包围在其中。
这种地形毋庸置疑,一旦进入射阳,就是自陷绝地。
于禁不得不加倍谨慎,以免自陷绝地,而被江东军队团团围困。
只是曹军这样驻扎在这里,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扎营次日,朱灵便眉头紧锁,找到了于禁。
“于校尉,我等三军籍籍而不前,军中已有物议。我等不进兵,为何要凿堑安营于此啊?”
于禁虽然统领一支偏师,但他的职位的确不高,仅是平虏校尉。
曹军之中,也是只有两员将领一位是振威将军程昱,他领济阴太守,督兖州事,负责防御黄河沿线,以抗袁绍。
袁绍、曹操、孙策三位诸侯面临的形势都差不多,这三位诸侯本身都只是一位州牧,所以不大可能任命部下担任另一州的州牧。
故而都是选一位能臣,督一州之事。比如孙策就以奋威将军张昭总领军府,以虞翻、庞统分别督扬州、荆州事。
袁绍则以奋武将军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以袁谭、袁熙、高干等子弟任各州刺史。
而曹操的应对则是以荀彧总览军政,以付波将军夏侯惇为颍川太守,督豫州事。
夏侯惇之下,是曹仁、曹洪、任峻等宗室将领。
再往下才是于禁的这个校尉。
平时于禁没有多少兵权,仅统帅青州军数百人
这一战是曹操需要于禁的统兵才能,乃遣步卒二千人,使于禁统领。
反倒是他的副将朱灵统帅的三营冀州士卒,高达三千余人,其中还有一千战马。
统领这种士卒五千,可谓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而临江东精锐之师。
于禁自然是慎之又慎。
他当然清楚军中物议的内容。
自渡过淮河以来,士卒大略广陵,三军将士皆所获极丰。
吴侯治下,淮南之富庶简直令人震惊。
随随便便一个乡、里,士卒就能劫掠大量的物资,只打下了一个盐渎县,三军就收获布帛至少四千余匹,盐六千余石,此外还有瓷器、金银、玉石等无可胜数,粮草、牛羊累计过万。
甚至各种辎车都有数百辆,盛满了士卒们的劫掠收获。
士卒们急不可耐的想冲进射阳县再大肆劫掠。只要再劫掠两三个县,那这次出征的所有将士就能满载而归了!
因此对扎营在射阳这里,三军籍籍而不前,军中将士自然是有极大的怨气。
可现在的局势,哪是军队可以肆意劫掠的?
面对朱灵的询问,于禁面色凝重,说道:“如今我等以孤师入广陵之滨,外无强援后盾为恃,内无坚城壁垒倚阻。而强敌在侧,朝夕可至。若我等冒然扎进射阳,可谓自陷险阻。敌军猝围而至,则三军皆无类矣。”
说到底,于禁很清楚,自己这一路就是起个牵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