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荀卿(1 / 2)
荀夫子先是肯定,“秦王确实有大气魄,于七雄而言,秦国的百姓,已经算得上是安稳了。”
再是否定,“当然了,如若秦法能够不那么冰冷,军役再适度放松,那真真是极好的。”
最后,是“不服”,“秦王似乎对老夫的礼法不以为然,竟然只能用来打根基!”
既是跳出儒家束缚,也是为儒家开辟新道的道德之礼,可是荀夫子合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当世显学长处的人性礼法大成之作。
最为得意的成就,赵政都将之尊为法儒了,却只能用作帝国新政的基础,荀夫子当然不满意啦。
赵政却没有直接回答,反是九不搭八起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地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舜禹的圣明,亦或是夏朝末代君王桀的暴虐而改变。
对于古人能够总结出这一点,赵政是佩服万分的,“荀夫子似乎认为,天归天,人归人,天人相分不言合?”
荀夫子微一点头,道:“治乱吉凶不在于天,而在于人。
秦王是王,不应该迷信于天的权威,歌颂可以但是天静天的恩赐,这只是无能的体现。”
赵政“虎躯一振”,懂了,“就算‘自然规律’所代表的‘天’,也得为人所用。
受教了。”
荀夫子搭须含笑,正要冒出孺子可教,孰料赵政又道:“孔曰杀身成仁,孟曰舍生取义。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然荀夫子的观点却恰恰相反,作人之性恶论。”
赵政这话,可就挠到荀夫子的痒处了,《荀子》可说是教育界最早的论文了,荀夫子的在这方面的战斗力在儒家可说是绝顶的。
“人之初,性本恶。”
“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是属于恶。
好比人饿了,就想要吃饱;要是觉得冷了,就想要取暖。
这是人性对外界的需求欲取,而这些,是与道德礼仪互相冲突的。
一份口粮,你吃多了,下一个人就没得吃了;
天寒地冻,你多一席棉衣,别人就会少一分温暖。
人会追逐利益,会好色……慕少艾等等,如果从人性出发,这些都是导致社会混乱的因素,所以人性本恶,而非本善。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有理有据,赵政有点无言以对,可赵政的目的也到达了啊。
“精彩,君子和小人的差别,被荀夫子剖析得明明白白。
荀夫子这是认定,后天的环境和经验对人性的改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才能够将人的恶性转化。
而知识,读书,教育,就是最有效的方式,是这样没错吧?”
荀夫子没能发现赵政话中的矛盾,微一点头,“但凡是良善的,向上有价值通过努力得到的结果,这一就是由恶转善的过程。”
可算捉住你的小尾巴了,赵政拍手道:“可荀夫子不也说了,天行有常,两相对比之下,这不就‘双标’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