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七色云烟瘴(1 / 2)
赵益虽然没有直接说自己对寇准的看法,但是通过对王钦若的评价,就已经足够表明态度了。
刘娥已经说了,王钦若此次前来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止寇准回到京城,也就表明了站在寇准的对立面。
那么赵益将王钦若定位“奸邪”,作为对立面的寇准自然也就不是同一类人了。
当然,按照一般的逻辑
就算王钦若是“奸邪”,也不能代表寇准就是“忠臣”。
只不过,刘娥和赵益之间的谈话并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一场政治态度的交锋。
因此,关于王钦若和寇准的定性,只有“非黑即白”两个选择,压根不存在模棱两可的评判。
王钦若是“奸邪”的话,寇准就只能是“忠臣”,仅此而已!
“”
文德殿内突然安静了下来。
阎文应等内侍纷纷低头望向各自的脚面,仿佛在等待一场暴风雨的袭来。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刘娥不但完全没有动怒,反而还朝赵益满意地点了点头。
“官家能够看清楚王钦若的本质,并且明白寇准的功劳,确实殊为不易。”
刘娥端坐在珠帘后,望着赵益说道,“而能够明辨是非,就足以证明官家的识人之术合格了。”
“儿臣多谢大娘娘夸奖!”
虽然搞不清楚刘娥为什么突然对自己和颜悦色,但赵益还是拱了拱手,语气谦虚地道了声谢。
刘娥没有理会赵益的反应,又淡淡地说道:“只是,想要治理好国家,维持住整个朝堂的平衡。
光有识人之明远远不够,还需要有相应的眼界和手段。”
“请大娘娘训示!”
赵益闻言,顿时明白真正的重点来了,打起精神说道。
“嗯。”
刘娥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正所谓执国如执棋,官家作为天子,就不能只是将目光放在一枚棋子上,而要站在棋手的角度,纵观整个棋盘才行。”
“有些时候,关键的一子足以影响整个局势,就必须不惜代价,保住这枚棋子。
有些时候,该放弃一些棋子,获取最终的胜利时,同样要有所决断。”
“即便你放弃的棋子,曾经为了挽回了中途崩盘的劣势,也绝对不能迟疑。”
“儿臣明白了!”
赵益感受着刘娥话语中透露出的冷漠之意,心情复杂地点了点头。
“既然明白了,那就抓紧时间入座,开始处理今天的事务吧。”
刘娥闻言,也没有继续对赵益进行说教。
只是淡淡地吩咐了一声,便自顾拿起面前的一份札子,重新批阅了起来。
赵益则是来到御案后坐下,开始了上午的“工作”。
在刚刚的谈话中,刘娥跟赵益都没有谈及该如何处理寇准的上书。
但是,等到赵益从张茂则手上接过相应的札子时,还是得知了刘娥的最终决定。
“不允!”
简单的两个字,便敲定了一代名臣寇准的结局。
只不过,刘娥同样没有给王钦若面子。
直接在刑部尚书林特上书的札子上,写了一个“允”字,准许了对方“告老还乡”的请求。
如果是在半刻钟之前,赵益恐怕还会觉得刘娥心胸狭窄,赏罚不分。
但是现在
他却从这两份截然不同的批示上,看出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刘娥针对寇准,难道真的仅仅只是出于私人恩怨么?
对于大宋而言,一个武则天的出现,固然令人难以接受。
可是,谁又想再看到一个‘曹操’呢?”
就这样,赵益心情复杂地坐在文德殿内,结束了一个上午的工作。
中午时,又前往宝慈宫吃了一顿午膳,然后回到了垂拱殿。
因为昨天发生的事情,赵益短时间内肯定是不能再出宫了,所以只能乖乖留在皇宫内,翻看堆积在书案上的札子。
一般情况下,刘娥处理好的札子都会直接发回中书省,再经由中书省确认后,下发到各个衙门内执行。
等到各个衙门处理完后,又会将原先的札子连同处理结果,重新送回文德殿。
赵益下午看的札子,大部分就是这种类型。
没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项,也不需要赵益做任何查漏补缺的决定。
唯一的用途,可能就是让赵益知道一下事情结果,顺便了解朝堂上的动向罢了。
赵益自然对这些札子没有兴趣,只是随便翻了几本,就将注意力放在书案上的白玉镇纸上。
作为御用之物,白玉镇纸的做工自然极为精细。
上好的羊脂白玉上,雕刻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雁,身下则是一朵朵祥云和翻涌的浪花,造型极为生动。
然而,就在赵益想着将这块镇纸带到一千年后,能值多少钱时,张茂则突然带着杨文广出现在了垂拱殿外。
“臣参见官家!”
杨文广刚一进殿,就拱手朝赵益行了一礼。
“平身吧!”
赵益挥了挥手,让杨文广起身。
随后,赵益又将目光从镇纸上收回,放到了杨文广身上。
“我让你去办的事情,有结果了么?”
杨文广点了点头,回道:“回官家,臣已经打探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