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君权臣权之争(2 / 2)
“那么几乎所有的文官,起码大多数的文官,都支持建立九边重镇,那么就是他们本身诉求的事情了。”
弘治天子深深地看了一眼赵远松,心越来越冷,仿佛坠入到了深渊一样。
他仿佛触摸到了一些很深层的东西,一些他以前从来没有想通的东西。
他甚至声音都有点颤抖。
“赵知县真是真知灼见,不知你认为,文官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些事情看起来,对他们毫无好处,既然没有收到银子,因此他们也很难从中获得什么好处。”
赵远松看了一眼弘治天子,有些事情不忍心说,他看得出面前这一个张家人,仿佛对皇帝很忠诚,我也不知道把这些事情说出来,到底是福是祸。
但赵远松最后还是决定直说。
“话都说的是里了,那本官也不怕直说。”
“这事情,看着对文官来说,并没有好处。”
“可其实不然!”
“需知土木堡之变到现在,也不过过去了区区几十年。”
“文官士大夫实在是不愿意,再跟北边的,西边胡人打仗了。”
“无论是瓦剌也好,还是其他的,比如察哈尔部,科尔沁部,甚至是叶赫部都好,道理是一样的。”
“他们在害怕,害怕跟原来一样战败,再迎来一次像土木堡之变一样的动荡。”
“这样的动荡一旦发生,就会导致朝廷大洗牌,谁都没有办法从中独善其身,这是他们绝对不想要面对的。”
弘治天子看着赵远松,感觉身体有些发寒。
对于他看来这赵远松已经不是人了,简直就是智谋如鬼。
这赵远松不过就是一个知县,待的地方虽然说是中原大地,但是也实在说不上多发达。
就这样的人,竟然可以将朝堂之上将那些文官士大夫的心态,琢磨得清清楚楚。
这样的能力,弘治天子从来没有在别的知县一级官吏身上发现过。
可是这还没完,只见赵远松继续说道:“当然,这不是全部的原因。”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我们大明朝帝国建立之初,原本是打算用勋贵与文官相抗衡的。”
“虽然文官的地位还是在武将之上,但是勋贵和武将,也对文官形成了强有力的制衡,这样陛下就可以从中调和,如鱼得水。”
“但是土木堡之变对大明朝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大明朝的勋贵团体在土木堡之变中损失惨重,几乎再也没有能力对文官进行抗衡。”
“所以之后的大明皇帝,才会更有力地提拔太监和厂卫,以对抗文官,这也是一个被迫无奈之举。”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皇帝,还是他手下的太监与厂卫,都处于下风。”
“现在文官士大夫集团,才是大明王朝说话最算数的的那一个。”
“皇帝与诸位内侍,只能够说在被迫防守。”
弘治天子脸色有点阴沉,他知道赵远松说的这些事情,都不是空穴来风的。
因为他自己真是皇帝,能够确确实实的感觉到这些。
以前他也只有一个朦朦胧胧的印象,如今他才真正明白了这个事情里面的本质。
赵远松没有在意弘治天子的脸色,只是笑了笑,道:“就文官之中,也有一些清醒的官,是看得清楚形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