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九九 封王(1 / 2)
两年多的二元政治中心模式相处下来,让宇文宏和南唐李氏皇族的关系有了很大缓和。前者军人出身,如今基本上完成了对南唐政权的洗牌,但名义上仍旧需要尊奉李元和为皇帝,事事都要经过他的批准和审阅方可执行。
有大臣私下醉酒后痛斥宇文宏要做江南的曹操,其实不然。当年汉室被架空到了那种地步,皇帝不过是个摆设,连朝中多数大臣要执行政令、军命,都根本不需要经过汉献帝的同意就直接行动,地方军阀更是为所欲为。如今南唐地方叛乱大多被平,少数蠢蠢欲动的也在明面上接受了招安,朝中虽然多是以宇文宏为首的大臣,但也有一二忠心之人暗戳戳为李元和维护几分。
宇文宏其人军事天赋第一,政治天赋第二,该怎么做他还是明白的。前文也说过,经过最初有些混乱的统治之后,宇文宏开始放手政务,让懂行的专业人士来负责相关事宜,一下子就解决了沉冗数月的庶务,国家运转也更加通畅明晰起来。
南唐此国,偏安一隅,武事不备,文风极盛。福建的一位名唤朱熹的学者开始在南唐论坛中崭露头角,在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后,其人所倡导的理学思想也开始大放异彩,被极力追求稳定的李元和所认同,也让有心安稳下来的宇文宏表示欣赏。在理学兴盛起来的同时,忠君爱国的思想不免随着一同发展,而此时南唐的政体颇有些尴尬,李元和心性大变之下,当然也暂时没有那份心思去从宇文宏手中将权力夺回来……
只是有些忠庚之臣,被愈发繁盛的爱国豪情唤醒了意识,开始思考自己为了性命和利益委身宇文宏的做法究竟是对是错。更有甚者,在恍然大悟过后直接就在大殿上跟宇文宏对碰,直言他是个祸国之贼,应当将国权重还于陛下云云。
宇文宏当然不同意,不过他久居高位,想的做的自然和最开始大不相同。面对指谪,也只是将其人贬黜而已,至于满门抄斩的活当,要没有太过过分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再轻易发生的了。
然而,事情有些脱离这位吴国公的控制。一两个大臣这么做没事,但五六个、十来个这么做,可就有些让人感到害怕了。
越来越多的人上书要求皇帝陛下亲政,并且罢免宇文宏,废其官爵,贬为庶人云云,让李元和心惊胆战不知道是不是宇文宏来试探自己之余,居然也有些些许动心。
哪个皇帝愿意把手中皇权让给别人?要真个愿意,还做什么皇帝,直接退位当个富家翁不就好了?
再者,李元和好歹是当过边镇军将的皇子,纵使在这皇位上消磨了心性,灵魂深处那股热血也是不会变的。联想起宇文宏对自己和皇室的种种,其人更是怒气骤然暴起,竟大有些控制不住的态势。
接下来就是历代被控制的皇帝都要进行的操作,汉末是衣带诏,南唐则用的是蜡丸密信,不过是大同小异罢了。而蜡丸被藏在出宫采买的宫女袖中,送往当朝宰相虞允文府中……
虞允文如今已经年过六旬,另一个时空中于采石之役击败完颜亮从而阻止金军南下的宋臣,在这里是南唐的顶梁柱。宇文宏自知不能全揽政事,便在今年年初将同平章事的位置让给了虞允文。后者接过此位,一朝登天,抱负尽数施展,而他的治政本事本就令人叹服,更兼磨炼日久,朝中援手也足,听命行事者众,诸多政策一一实施下来,不过几月光景,让有些颓败的南唐竟有了些起色!
但宇文宏明显低估了虞允文,后者虽是经他提拔任用,才一下子飞至今日的地位,但他出身世家,年近四十才中了进士,授中书舍人,进直学士院,还历任浙东宣谕使、两浙宣抚使、知枢密院事……一步步走到现在,诸多不易与艰辛,最终也铸就了一位名垂后世的贤相出来。
其人素来好文,更重儒学,对天理人欲等等内容颇为看好。朱熹提出的理学让这位老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让他重新审视了一下当前南唐朝廷的环境,最终决定重回隆武皇帝身边,与宇文宏对抗。
尽管这样的对抗最终或许会以自己粉身碎骨为代价,但那又如何?
他宇文宏要是敢杀我,我便是以忠臣之姿死!
流芳百世的是我,遗臭万年的是他!
老狐狸果然是老狐狸,在对宇文宏的心理进行把控之后,即便是在大殿中公然呵斥宇文宏行为不妥、有失国体,后者也不敢多说什么。长期浸淫政治的军人,极容易失去自己原本应该有的信仰,先有李元和于边镇起事入京逼杀孝正皇帝,后有宇文宏挥兵城下迫使隆武帝加封软降。而二者如今身处同一个朝堂,短短几年时间,李元和已经几乎等于报废,宇文宏经过两年后也有些疲于军政平衡,不过有李元和先例在前,他也不敢更多懈怠就是了。
有虞允文的带头,朝中反对宇文宏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坊间流传的诸多小道消息也渐渐蔓延,不少故事都被写作话本送到了勾栏去演唱。这一下传唱度高了起来,私议是非的趋势也愈发热烈,让宇文宏麾下的将官和文臣都有些忍不住,纷纷到其府中希望能加以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