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七二 开路(2 / 2)
杜杲听得迷糊,一时不解其意,也不去多问什么,面色转为轻松:“世子不在此处吗?”
“世子去清点兵马,是要往北面出动的。”刘园接过话头,“说是盗匪人数虽众,实则羸弱不堪,可直接击之,击之则必溃败而走!”
“确实如此。”杜杲啧了一声,冲书房中端坐的几个将官略一拱手,又朝刘园微微欠身,“诸位,军报送到,我便先回阳城去……彼处人心不稳,恐盗匪卷土再来,我且回去一趟。这个年关都不好过,诸位应当多加小心才是!”
言毕,匆匆披上了大袄,不顾欲言又止的刘园,一头扎进了雪天之中。
而阳城既然无忧,刘园便想着要往四周再遣兵走上一走,欲图多探些地方出来,以做好大略布局。柴迁等人表示同意,同时建议城中开始准备先前存下的粮秣,以及多花银子征些民夫上来,以防各处守军被困日久,粮食不足用,从内部崩溃开来。
刘园最初允诺,但不过两日就又否定掉了这项提议,原因是城中粮秣虽多,但要支援各处是万万不够的。更兼各处守军在过冬之前都备了相当数量的粮食,即便是被困在城中,一时也不容易出现粮草短缺的极端情况出来。加之盗匪人多也需要粮食,若是运往各地的粮食被盗匪劫掠了去,反倒算是资敌,形势就会更加恶劣。
刘园自有考量,柴迁也表示理解。
腊月初五,柴迁点兵四千,加上归附而来、经过整合后的一部原盗匪,一共是五千余人,在泽州城外举办了简短的出征仪式,随即马不停蹄地朝西北方向的端氏杀去。
原因很简单,北面的高平、凌川两地接近潞州,若泽州匪乱是金人挑拨,则彼处大概率有金人驻守,说不定完颜虫和尚本人为了凑热闹还会将他的忠孝军派来一些以备无患。而端氏在一年多前还是个大匪窝,其中军兵也多是匪兵转化而来,阳城外被破的盗匪估摸着大多会往彼处逃跑,此时也该聚集不少人了。
加上杜杲自阳城出,两面周军合力,尽管盗匪人数众多,也定然是对付不过的。
第三个原因……刘园受封端氏伯,彼处正是他的封地。自己的封地给贼兵占了去,说出去岂不是要让人笑话?
但保险起见,以及对盗匪指挥者身份的不确定,柴迁还是决定先北上巴公镇,清扫彼处盗匪的同时做出往高平进发的样子,再花些气力往西面行进。
腊月初七,柴迁部兵临巴公镇,镇中盗匪两千余,在得到官兵来的消息后便急急忙忙打出了白旗投降,顺带将保存完好的公文、印章、县志、图书等等要品尽数交上,惹得柴迁惊讶之余还有些哭笑不得。
腊月初八,柴迁部休整一日,趁着大雪方停,立即提起行程,朝端氏奔去。从巴公镇到端氏路上,周军擒杀小股盗匪数百人,从其众口中也套出了些消息来。
先是端氏情况……端氏此时被一伙万余人的贼兵占住,为首的唤作过街老鼠张三,二当家唤作青草蛇李四,两人都是端氏从官的小头目,却因为办事机灵、懂得看人眼色被潜伏其中的金人看中,选作了本地起事的头子,也便一跃而上占据一方。
其实端氏最要命的不是这根本无法和周军正面交战的贼兵,也不是什么张三李四的高超指挥本领,而是去岁在沁水、端氏两地设置的粮仓……没错,当时为了进一步往潞州、平阳、绛州进攻,在充分考虑到地理位置之后周军选择建造了两座大粮仓,用于减少后勤运作的困难,没想到却在此时被盗匪占了去,是有些大麻烦的。
再然后是其他各地消息,除沁水的宋文彬堪堪守住了辖区之外,其他地区几乎是一战而陷。究其原因,许是盗匪太多气势极足,导致守军不战而溃;又许是其中本就有人收受了金人的贿赂,直接投了也说不定;最直接的应该就是先前同时出现的刺杀行动,导致相当一批官员被杀后该地领导层出现真空状态,这才教贼兵趁了空子去。
不管如何,在大致梳理过后,柴迁才觉得刘园前些日子发去的那封求援劄子说的没错……确实有些危急了。
盗匪不足惧,要担心的是可能顺势再次南下的金人!
毕竟秋冬季节,正是其众最喜欢的天候不是?
-------------------------------------
除泽州、阳城、沁水外,诸地俱陷,道路不畅,流民再散。群盗劣行斑斑,金军恶迹累累。——《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