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买粮食(1 / 2)
赵平安哪里知道这柴火生意原本就是瞎猫撞到死耗子,纯属这一路上被王盘这懒汉耽误出来的。王盘觉得这钱来得挺轻松,暗道阿爷战死,朝廷不过发了两贯钱的体恤。阿爷一个活生生的人,到死就得了这么点花差,到县里的勾栏里听一回曲就无了。没想到卖个柴火,一个月也有几百个钱的收入……
倒是个可做的生意。
只不过一想到天不亮就得起身,人家窝婆娘的时候,自己在哼哧哼哧地伐木砍树打捆上担,再挑上个一百来斤走几个时辰,顿时又觉得这也太累了,心气瞬间就瓦解消失地无影无踪。
赵平安也不指望这废物能帮上多大的忙,心里正在盘算着如何分工、分账的事。王盘怕吃苦,让他一道挖个炭窑,没事烧烧炭总不算太苦太累,再不行,看看火候总没有问题的。
两人各怀心思,一道去市集上量买粮食。
因为北边打仗,粮食调配已归入战时管制。顾县市面上的粮是官营的,来自江州太平仓。说起太平仓这个事,王盘顿时就滔滔不绝起来。
至少在兴庆三年之前,没有人听说过有这么个管粮食的衙门。据说这是河陇传过来的,朝廷大力推广至今。江州太平仓初建时,奉的是皇命,不受州府节制,直归户部辖理,有一套专门的衙门班子和牌子。为的就是平抑粮价,不至于在丰年时粮食贬贱,灾年时过分上扬。若逢战时,短期内亦不需各州各府调集军粮,全由太平仓筹运摆平,既及时,又足量。
赵平安听着听着,暗道这太平仓怎么听起来耳熟?仔细一想,这不就是战备粮库么?他穿越来之前,坐火车就经常能看见。
“这谁想出来的点子啊!?”
王盘一脸骄傲:“当朝兵部尚书,左司丞相,苍宣侯赵公讳正字元良。”
倒是个有远见的人才!
谁知,太平仓的粮价虽然相对平稳,但也比入冬前高了不少,眼下糙米一斗已至四十六文。赵平安瞅这粮价也不算便宜啊,王盘脸色不好看,更是直接骂了出来。
“什么玩意儿!秋时才二十六文,怎地一到冬天,就快翻了一番了?”
那坐镇的粮官得亏是个好脾气,见王盘一个山野人,倒是没有针锋相对,只道:“秋收时粮多,自然便宜。可入冬,营州狗贼都已打到颍阳了,淮西军粮调配吃紧,江州太平仓存了几年的粮食都快搬空了,就你们看到的这些,还是从岭南太平仓调来的。你等升斗小民,只知骂人,却不知如今处处要人,处处没人,车马还都抽去了前线,这运粮来回运费飞涨。就这些粮,今日明日都是两个价,你不买,还得涨!”
赵平安见这粮官也不像说谎,前线是个什么情况,谁也不能笃定。淮西若是扛不住,叛军就能渡江南下长驱直入。这么一想,四十几文一斗糙米,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王盘见赵平安已露妥协神色,一时急了,拉着赵平安走到一旁,“你可知去年一斗米几钱?”
他伸出了一根手指头,“十二文!这都翻四倍了!”
那粮官却听得清楚,见王盘质疑,直冷哼一声,道:“去年?某不怕明着说,若是没有太平仓,去年的粮最低恐怕只要七八文一斗!但事实就是这么个事实,去岁吐谷浑大战,淮西军粮尽数抽调去了河陇。今年为了补这个窟窿,你等又知其中曲折?去去去去,不买就滚开,爷没心情伺候!”
“买买买!”赵平安也不知到底发生了何事,按理说这太平仓初建,无论法度还是用人应是最严时期,这些粮官看上去也正直,不似中饱私囊的样子。他既然如此说了,那必定是打仗打得太狠,粮草和人消耗速度太快。一个初建才三四年的粮仓,就算想法再好,运作再精打细算,它又有多少余量去支持旷日持久的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