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万里归来的勇士(1 / 2)
金胤礽到锦衣卫指挥使司报到,然后直接到枢密院总参谋部当差。在项绍宽的授意下,金胤礽把他对局势的看法写成了条陈,由他的大伯裕贝勒金福全代呈。
金胤礽的建议马上得到了刘国轩和尚之节的支持,马宝和曾养性虽然对项绍宽另外找人炮制反对意见有些不满,但这个方案并不影响二人的诉求——无论是进攻科布多还是哈密,总之就是都要用兵,只要用兵就有二人操作的余地。
项绍宽也不想让二人太过不爽,所以提出,可以分两个阶段行事。第一阶段是调嵩山镇的混成旅前往肃州驻扎,同时开始在到当地修筑大寨,囤积粮草,准备更大规模的增兵。第二阶段就是派人前往兰州,统一指挥驻扎陕西的野战军华山镇以及当地卫所军,向肃州增兵,准备和策妄阿拉布坦决战。
至于谁去指挥这次行动,倒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华山镇有些特殊。
华山镇是由原来清军在陕西、甘肃等地的绿营和西安满城的汉军旗为主改编,是六镇野战军中唯一一支以清军为班底的军队,也是唯一军机处没有直接指挥过的。正因为如此,实际上华山镇只是徒具新军的形式,本质上是河西四将所领的军队。不过,这几年人事有代谢,张勇和王进宝辞世,赵良栋年事已高退休致仕,手下的一些老将也逐渐去世或者退休,军机处趁机开始掺沙子,试图改变华山镇的现状。目前,华山镇的都督由六十二岁的孙思克担任,副都督兼步兵师师长是张勇次子张云翼,混成旅的旅长则是军机处打进去的“钉子”——牟大寅二弟牟大耀。
这次前去主持的大局的人,就要挂上征西将军印,曾养性和马宝自然都不想放过这个肥缺。项绍宽当然知道二人的心思,所以迟迟不作决定,只是先将孙思克晋升陕甘总督,总揽西北用兵的粮草、民夫等事务——实际上是将他剥离出华山镇,然后派遣到京述职已毕的牟大寅出任华山镇都督。
牟大寅早在浙江反正,跟着陈世凯久历战阵,资历和能力自然无人能够反对。而且,王进宝的长子王用予一直在牟大寅身边,现在也一同前往西北,对于梳理军制安抚旧部有莫大的好处。王用予不像他爹,领兵打仗并不在行,不过长于治军谋划,出任参谋长则颇为适合。
至于征西将军的人选,先拖着再说。
拖虽然不是办法,但现在拖的理由很充分——皇帝的六十大寿就在眼前,朝廷绝对不在六十大寿庆典之前再动兵戈。西北方面就先准备粮草、修整道路,准备明年再大举兴兵。
时间一天天过去,天下基本上太平无事,六十大寿庆典的筹备井然有序。顺带着,还有两件喜事,一是皇帝又添一子,二是太子妃又怀孕了。皇帝在年将六旬之际还能生子,叫人“刮目相看”,而太子妃怀孕就给了众人很大的希望,如果生下来的是男孩,那么大明的“国本”就更加稳固了。
中秋节一过,洪诚丘就收到了南京军机处的行文,说皇帝已经开始登程上路回京。正常情况下,南京到北京要走四十天,但考虑到随行的有新生不久的小皇子,故意放慢进程,花上六十天才会到达北京。銮驾到达之时,很快就要到冬至了。
皇帝还在途中,张家口驻军有情报送到,说派往罗刹国的满洲卫队随同罗刹商队刚刚入境。
自从与罗刹国签订密约之后,罗刹商队会在秋天到达京城,然后在京城过冬,第二年春末夏初之际再返回罗刹国,去年便是如此。满洲卫队随同罗刹商队回国,想必是莫斯科那边的大事已经完成。
不过,等到满洲卫队和罗刹商队一同达到京城,洪诚丘和项绍宽都被深深地震撼了——去时二百零一个人的满洲卫队,回来时只剩下金胤禔和另外三十三人。
据金胤禔说,两年前去往罗刹国的路途本就十分艰难,由于是秋天从京城出发,所以整个路途大半都在冬天度过,途中还多次遭遇各色游牧骑兵的偷袭,达到莫斯科时,二百人里就有二十多人在途中因病或者因伤去世。
到达莫斯科之后,休息了不到一个月,就与皇姐索菲娅以及瓦西里·戈里津起了冲突,双方发生混战,彼得——也就是沙皇彼得·罗曼诺夫获得了胜利,将皇姐索菲娅送往修道院监视居住,瓦西里·戈里津被流放远地。
结果不到半年,索菲娅就串通她的余党,在莫斯科城中再次发动政变。彼得这次有些疏忽,一度被困在皇宫中,全凭金胤禔带领满洲卫队护着,浴血突出重围,到城郊会合忠于彼得的军队,回城平叛,再次击败了索菲娅的势力。这一次彼得迫使索菲娅正式成为修女,囚禁在修院的高塔之中,无故不得下楼。
在平叛过程中,满洲卫队死伤惨重。由于路途遥远,无法将阵亡者的棺椁运回大明,所以彼得在莫斯科城郊赏赐了一块墓地,将阵亡满洲勇士全部安葬其中。彼得还赐予金胤禔男爵封号,活着的三十三人都得到了勋章和黄金的奖励。金胤禔于是向彼得申请归国,彼得欣然同意,又赐给金胤禔等人礼服、佩刀等物,让他们与商队同行,并且带给大明朝廷一封信,讲述金胤禔和满洲卫队的功劳,感谢大明的支持,希望两国继续交好。
这段传奇经历显然要写入史书,而如何用好这个契机也至关重要。军机处因此以太子名义召开御前会议,讨论与罗刹国的关系问题。
索额图首先提出,金胤禔这一次赴罗刹国功劳甚大,以战功为两国敦睦行了十分有利之事,应当从厚嘉奖。
索额图这个提议自然是有私心,但众人都觉得所言甚是。两百人远涉万里建功立业,战损了一百六十七人,救了罗刹国沙皇一命,可谓功勋卓着。既然沙皇彼得封了金胤禔男爵,大明出手就不能比沙皇小气,即给一等子爵,从延恩侯府搬出,单独赐第居住。三十三位满洲勇士,全部擢升三等侍卫,各赏银三百两,改隶内务府籍。一百六十七名逝者,在京西皇家功勋墓园设立衣冠冢,每家赏抚恤银四百两,荫一子到保定受训。另外,金胤禔已经十九岁了,但尚未婚配,即责成宗人府聘尚司从两京诸王府中,挑选与金胤禔年貌相当的郡主或者县主,由皇帝指婚。
而与罗刹国的关系,则需要从长计议。罗刹国原本支持噶尔丹,现在噶尔丹已死,罗刹国显然有可能继续支持策妄阿拉布坦,也可以放弃对准噶尔汗国的执念,与大明和平共处。但罗刹国经历了连续的政变,显然需要时间恢复元气,同时沙皇彼得也会权衡利弊,再作决定,一年之内应该不会采取什么行动,所以短期内策妄阿拉布坦应该得不到罗刹国的支持。只要大明抓紧时间,吸引策妄阿拉布坦到肃州一带决战,那么西域就不难平定。
由此看来,可以暂时不露声色,在明年春末夏初之时,派出一名使臣,与归国的罗刹国商队一起前往莫斯科,祭奠安葬在异国他乡的勇士们,并且向沙皇彼得通报大明皇帝禅位、新皇登基之事,看看彼得的态度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