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连番大捷(1 / 2)
董额的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哪怕是开城这样的战略要地,只要朝军不出城作战,清军也不作停留,而是直接绕过。
正月二十五,清军先头部队约两千人,已经抵达汉城以北不足十里之处。
对于如何迎战,金锡胄认为应该固守城池,利用汉城城墙高大的优势,依靠城上火炮攻击清军。而武荣则认为,汉城规模太大,环城总长四十一里,如果任由清军攻击,则守军需要多处防御,而清军只会集中一处攻击,不如吸引清军集中在城外某一处决战。潘兴又觉得,更大的风险是清军干脆连汉城也不攻,直取南汉山城,那么之前的准备工作都白费了。
金万基考虑再三,同意了武荣的看法,将主力摆在汉城北门肃靖门外,准备和清军决战。
清军显然没想到朝军敢于出城作战。无疑,清军从都统到各级参领、佐领,对朝军的认识都还停留在丙子胡乱的时代。但真的打起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虽然朝军的训练水平仍然不及明军,但数量比清军多很多,而且这段时间里多少有些长进。按照潘兴和金万基商定的作战计划,先由朝军正面迎击清军,利用临时工事和楯车等,抵御清军的火枪和弓箭,并且用小型火炮和火枪还击,武荣带领的一营明军和金锡胄率领的精锐朝军从侧翼包抄。
由于汉城北面是丘陵地形,不适合清军骑兵冲击,清军因此只得以盾牌步兵为先导,配合火枪兵,和朝军打一种类似排队枪毙式的战斗,仅仅派出了几十名轻骑兵用弓箭骚扰朝军的阵型。
战斗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轻骑突进的清军没有重型火器,很快处于下风,前排的盾牌阵型被朝军炮火轰成稀烂,后面的火枪兵也立刻溃散。带队的参领见势不好,马上掉头逃跑。武荣和金锡胄一直追出去十几里才罢休。
战后清点战场,确认清军阵亡二百余人,就地投降的几十人,丢弃的火枪也有几百支。
一场这样规模的胜利在过去几年的明清战争中显得稀松平常,隔三差五就要有一次,但对于朝鲜来说,那就是惊天动地的大捷。当年丙子胡乱,朝军每次出战,大多只能击毙个位数的清军,斩获超过百人的战斗一次也没有,整个丙子胡乱期间,杀敌也不过就是两百余人。
金万基非常兴奋地上书报大捷,并且下令犒劳军队。武荣和潘兴一齐表示不可过于放松,要求全军保持警惕,因为董额的主力一两天之内就会达到。
果不其然,第二天的下午,董额就亲率大军到达了肃靖门外,并且分出了两支队伍威胁西边的敦义门和东边的兴仁门。
不过,也有好消息传来。朝鲜各地奉诏而来的勤王之师,也陆陆续续到达了王京附近,加起来总兵力有近三万人。
丙子胡乱时,清军总兵力多达六万余,可以分兵迎击勤王的朝军,而清军战斗力极强,以三、四千兵力击溃朝鲜上万援军不在话下,其中多尔衮、豪格就联手击退金自点、申景瑗的援军一万一千多人。朝鲜方面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是全罗道援军在败退时,用鸟枪狙死了前来追击的清军名将扬古利。
但现在,董额的总兵力肯定不到一万,四处分兵并无成算,而且清军的实际战斗力和黄金一代也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