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提线木偶(1 / 2)
夏侯百川寻声望去,只见走进一个俊秀年轻的儒生,他手中捧着一张宣纸。
夏侯百川惊道:“摄政王怎会这般年轻?”
倒是范兴安显得见怪不怪,他语气中有几分鄙夷:“他哪是什么摄政王,你眼前的这人不过是一个提线木偶。”
只见这个俊秀年轻的儒生走到众人面前,将手中宣纸打开,说:“摄政王令我给诸位大人送上一幅刚写的诗。”
“摄政王说‘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国事即家事,尽心即佛陀,天庭应有主,三万天兵出唐家。’”
夏侯百川看这字,这字的形态苍劲有力,风姿翩翩,其走势雄健洒脱,一笔而下方圆兼备,字在纸上丝毫不受首束缚;这字的用笔如壮士拔剑,纵横挥洒,且刚柔并济,回旋进退中微露出锋芒,露锋处为落在一个“尽”一个“有”字上,这字的最后一笔,如一把锋利的刀,似乎稍微用力就会将纸割破。
公孙谷明知故问:“敢问摄政王这是何意?请先生详解。”
这哪里是公孙谷不明白,他明白得很,他能当丞相,这通过一个字、一首诗揣摩上意的功夫算是炉火纯青的,他这么问,只是他想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摄政王的意思。
范兴安斜眼看了公孙谷一眼,轻微的冷笑了一声,这一动作很细微,他的肩膀轻轻颤动了一下,很显然,他对公孙谷和摄政王的把戏已经见多了。
那儒生说:“其他的摄政王也并未多说,只说,拿着诗去军营点兵即可。”
公孙谷喜笑颜开,当即称赞:“摄政王不愧为国家之栋梁,我等商讨半天也没个结果,摄政王一首诗就解决了问题,国有此臣,国家之幸。”
儒生也不回话,拜了一拜,走了。
儒生走后,夏侯百川越发疑惑:“这就没了?兵呢?”
范兴安似乎习以为常,说:“看到宣纸上‘海晏河清’的方印了吗,这就是调兵的兵符。”
说完,兵部尚书范兴安一拱手,从丞相手中接过宣纸,转身说了句:“那我去接办下来的事了,我还要往摄政王府上走一趟,告辞。”走了。
接下来是周槐,周槐如释重负般也告退了。
两人走后,丞相公孙谷不急不慢,和夏侯百川说:“你先回去准备吧,这次营救夏侯刚将军必然是要你去的,我这就去回太后的话。”
夏侯百川越发糊涂了:“这出征主将是何人?偏将又是谁?你们这什么都没有说啊,还有刚刚周槐周大人不是说没粮饷钱么?没有粮饷如何出征?”
公孙谷原想说什么,但他看到现场有官人在场,嘴角微微颤抖了一下,只说了一句:“很多事,护国候日后会明白的,回去准备吧,我想圣旨不多时就会送到府上了。”
夏侯百川出了皇宫,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自己这半天始终像一个糊涂虫一般,稀里糊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