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2 / 2)
而只要这一件,就应该能够让他回本,并且暴富一波。
要知道,霁红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釉色,这种单色釉瓷器,从来都是昂贵的代名词。
祭红釉瓷器始创于明永乐、宣德年间,为jdz所创制,因皇室多以其为祭祀郊坛之祭器而得名。
由于祭红釉的生产气氛不易控制,制作繁复,且耗资巨大,成品率却极低,因此更为名贵。
当时即有“千窑一器,万里挑一”之美誉,声誉远在元明诸多红釉之上。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霁红达到艺术高峰,但在明末失传。
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在皇帝的支持和参与下曾倾尽良工复烧霁红。
遗憾的是在清乾隆后,霁红釉的烧制再度失传。
霁红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严格的等级制度,全部由御窑烧制,民窑不许生产。
如果违犯此规,严重者甚至有杀头之罪。
为了保证了皇家对霁红釉瓷器的垄断,御窑厂生产的霁红釉瓷器即使有残破、瑕疵,也一律打碎深埋,片红不得流入民间。
乾隆还赋诗:“雨过脚云婪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泥澄铁碹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这是吟咏明代宣德时期的宝石红釉碗,可见其对鲜红釉瓷喜爱。
要烧得纯正之霁红,并非易事。
清·龚式的《jdz陶歌》中就曾描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画精心合,一样烧百不同。”
所以,就算是清代的霁红釉瓷器,价格也十分不菲。
不说其他,只是陈文哲了解的价格超过百万的就不少。
像是清康熙霁红釉橄榄瓶,尺寸只有三十厘米高,其成交价就达到28万。
康熙霁红色泽厚重,不甚均匀,釉边不齐;
到雍、乾时,呈色稳定,釉面有桔皮纹和棕眼;
边釉整齐,呈失透状,所以雍正、乾隆的霁红釉瓷器更贵。
陈文哲知道的这三朝的霁红釉瓷器,价格往往都在三五百万,其中超过千万的也有不少。
这其实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霁红釉为做为一种高温釉,烧制技术要求太高。
特别是受窑内气氛影响较大,烧造出颜色纯正均匀者极为难得。
加之烧制材料短缺,宣德以后便日渐衰落,直至清康熙重新烧制成功,雍乾时又重达高峰。
以后历朝均有继续烧制,但品质终达不到前代水准。
故清代雍、乾两朝之祭红釉当属极品。
特别是清雍正官窑,在严格的制度下,烧造技术成熟。
这时用以陈设、赏玩的红釉品种中不乏佳器,多见盘、碗及玉壶春瓶等造型,器形独特的赏玩小器极少。
清中期《jdz陶歌》有云“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
画于乾隆三年左右的《陶冶图册》之“琢器造坯”一章对此记载尤为突出。
坯房前放置各式霁红釉瓷器多达十余种,可见当时烧造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