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七章钧瓷无对,窑变无双(1 / 2)
传统钧瓷瑰丽多姿,釉色也不简单,跟之前的单色釉瓷器,更是不同。
钧窑瓷的出现,让瓷器有了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
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
加上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更是让钧窑瓷有巧夺天工之美。
那么,这么美丽的钧窑瓷,到底是怎么烧成的呢?
钧窑烧成温度,已经不是低温,所以它也不是低温釉瓷器。
钧窑的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35c-138c之间。
延承了传统钧窑胎质细腻,釉色绚丽夺目的特点,又结合了现代审美,器形饱满玲珑。
独特研制的玛瑙釉水,在烧制后形成更加鲜明的层次感,十多种釉色绚丽多彩。
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和曲折迂回的蚯引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流纹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这样的精美瓷器,其实要是认真研究,从历代以来的文献之中,也可以看到蛛丝马迹。
比如清代道光年间《禹州志》记载:“州(即禹州西南六十里,乱山之中有镇曰‘神垕'。有土焉,可陶为磁。”
窑变,是钧瓷的一大特色。
清代蓝浦《jdz陶录》赞美曰:“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一为人巧,其为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作幻色,物态直名之窑变。“
蚯引走泥纹,是钧窑的另一大特点,在古籍中同样有记载。
明张应文撰《清秘藏》“均州窑,红若臙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色纯而底有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均之釉无论深浅浓澹皆混然一律,元瓷之釉浓处有时或起条文,浅处有时仍见水浪”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钧讹作均,相沿已久,胎质细,性坚其体略重。釉具五色,浑厚浓润,有兔丝文。红若胭脂朱砂者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者次之。
其釉分为两种:一曰细平釉、一曰橘皮釉。橘皮釉亦属后起者,故兼有紫斑者居多。无釉之处呈羊肝色或芝麻醤色,乃真物也。
均称厚而匀、元瓷釉厚而垂、均之胎釉皆细、元瓷之胎釉皆粗、均之釉无论深浅浓澹皆混然一律、元瓷之釉浓处有时或起条文,浅处有时仍见水浪。
钧窑之釉们之甚平,而内现粗纹垂垂而直下者谓之泪痕,屈曲蟠折者谓之蚯引走泥印,是钧窑之特点也。”
民国刘子芬《竹园陶说》“古瓷不重彩绘,所有之器皆纯色,市肆中人呼为一道釉。其实高贵之品,自以一道釉为古雅,青花亦较五彩隽逸。
世风渐薄,彩瓷风行一世,不知古意既失,价值自低,唐宋人尚青,明清尚红,近日西商则重紫,均窑紫器一枚价值万金,安得起古人而正之哉?
虽然彼亦有说以处之矣。宋时紫色如熟透之葡萄,浓丽无比,紫定,紫均,其器皆纯色,元瓷则于青釉中夹紫釉数片而已。古窑瓷器,釉汁滋润,均窑之釉如脂膏。”
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
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钧瓷挂红,价值连城,钧不挂红,一世受穷”等等。
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