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七章圣旨扎堆(2 / 2)
看到这种情况,陈文哲就是一愣,他现在也可以遇到宝物扎堆的情况?要知道现在可不是三十年前了。
“当年我家的那份圣旨没有卖,现在我们自然也不会卖,这一份圣旨是后来我們收的,随带着还收了这么多奏折!”
陈文哲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怪不得当年弯弯那位没有买到,他却稍微询问,就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原来是人家根本就没有想着卖出家传的宝贝,而是后来也做了这一行的买卖。
既然知道圣旨值钱,那么家庭条件好一些之后,作为本地人,长时间收购这东西,有所收获太正常了。
再说,这东西在这个国家,好像真的不少。
这一阵子陈文哲也没闲着,虽然宝物没有收到多少,但是一些相关信息,却是了解了个透彻。
还是弯弯那边,有一位茶农早期在南越经商,因缘际会买得一批遗落在民间的,用中文繁体字书写的明清皇帝年代的奏折、圣旨等珍贵近代历史文物。
这位茶农私下请专家鉴定后,确定这是无价的“国宝”。
最近南越汉南研究院,曾透过渠道有意买回,但没有达成目的。
不得不说,生对了时间,有点收获还真是很容易。
就比如这位茶农,他只不过是十多年前,到南越卖冻顶乌龙茶时,无意间在旧书摊买到的东西,哪能想到都是南越国宝呢?
只是一次,他就买到了两本中文的清朝“奏折”。
随后他在朋友的协助下,先后在民间陆续搜集买到皇帝的诏、告、敕、谕等大大小小圣旨一百多件,另有奏折五十四件。
这些东西,全都被他携回珍藏。
由于茶事忙录,他最近才委请历史专家鉴定,专家确认这些物品为“正品”。
南越在被法军侵占前,是华夏历史上的附属国,期间十三位皇帝所下的圣旨诏书,都以中文记载。
越战后流落民间,而越人经济困窘,且对于中文根本毫无认知与感觉,因此不晓得珍惜而变卖。
刚才一份圣旨,陈文哲出价十万,就是以这位当年购买圣旨的价格购买的。
当年那位茶农大约花了上千万元,买得这些古文物。
平均一件也就六七万,毕竟一百五六十件,才花费了上千万元。
但是,当年的一千万和现在没法比,如果加上通货膨胀,十万一件,这些圣旨的价格肯定不算高。
只不过,如果所有东西都按照十万来计算的话,这位南越人就赚大了。
看着这些折页,里面有朱批,这肯定是奏折。
皇帝除了圣旨以外就是朱批,这些朱批都是皇帝回复大臣奏折的意见。
奏折是高级官员向皇帝报告事务的一种文书,南越模仿明清皇帝制度而来,初期只是赋予某些特定大臣有密奏之权,经皇帝硃批后发还原奏人。
后来皇帝扩大了奏折的使用范围,定下回缴制度,即经皇帝御批的奏折,一律回缴宫中储存,大臣不得私藏,其后历朝相沿,遂成定制。
机密院设置后,凡经皇帝硃批的奏折,必先交至机密院,抄录副本存查,称为“奏折录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