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拉奥孔群雕(2 / 2)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他在研究哪些工具,在古希腊大理石雕像上留下痕迹时,用一盏特殊的灯打下斜光。
结果是,虽然刻痕来自什么工具从表面看不出来,但多色装饰的证据却很明显——全身上色。
布辛克曼很快发现,想找到这些证据根本用不着特殊的灯。
如果你近距离地仔细观察古希腊或古罗马雕像,一些颜色甚至用肉眼也很容易看到。
这件事上,西方人一直集体失明。
我们所见之物是非常主观的,需要把眼睛转变为客观工具,克服强大的固有印象。
将白等同于美、等同于品味、等同于古典理念,并且将颜色看做异类、世俗、浮夸的倾向。
这就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西方的一些石雕艺术家的思想。
古典时期的人是什么肤色?这些好像并不重要。
只不过,很快就有一位教授发表了两篇文章。
她主张现在是时候接受,那些古代雕像不是纯白的观念——而且那些古代人也不都是白人。
她指出,两个错误观念彼此加强。
对古典学者来说,幅员广至北非到苏格兰的古罗马,具有人种多样?是既定的事实。
在另一篇文章中,她指出,虽然古罗马人大体上,按照文化和人种而不是肤色区分人口。
但古代文献偶尔也会提到肤色,艺术家会试图传达皮肉的颜色。
对深色皮肤的描绘,能在古代瓶类上见到,表现成赤陶色的人形。
在埃及法雍地区出土的接近等身尺寸的古罗马肖像中,人像肤色众多。
从橄榄绿到深棕都能找到,证明当时存在希腊人、罗马人与当地埃及人高度混合的人口。
比如公元前5世纪“穿铠甲的躯体”雕像,现在已经有上色复原的作品。
当然,这些对于我们华夏人来说,完全是无意义的,因为我们从古到今,不管是石雕、木雕,都是有颜色的,特别是佛像。
“这是拉奥孔群雕?”终于,陈文哲看到更加奇异的西方石雕。
这东西的真品藏在罗马梵蒂冈博物馆中,这是一件造型奇异、刻制精美的石雕。
那是一老二少的三个男人,正被两条巨蛇撕咬和缠绕着。
它就是著名的古罗马艺术珍品:拉奥孔群雕。
拉奥孔群雕,创作于罗马帝国初期提比略时代。
公元1世纪罗马的科技名著《自然史》中曾有记述:这件作品藏在提图斯的皇宫里,是一切绘画和雕刻之中最杰出的。
从米开朗琪罗到巴罗克大师贝贝尼,200年间艺术家观摩学习仿效它的不计其数。
18世纪时,美术史家温克勒曼又把它作为古典艺术理想的典范,以阐发其“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理论。
美学家莱辛还写了《拉奥孔》一书,将之比为美学研究的楷模。
19世纪以来,人们对希腊、罗马了解愈多,拉奥孔群雕的历史意义也就越深入人心。
现在,学术界普遍把它当作希腊化雕刻的代表作。
认定其具体制作年代为公元20年前后,归属于罗马艺术的范畴。 .
本章完!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