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金石不朽贞石永固(2 / 2)
最著名的为“马踏匈奴”,具有纪念性质。
其他石刻也多是在自然石材上随形就势雕刻而成,造型拙朴,气魄雄伟,但未成规制。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数量最多的狮虎,此时陈文哲看到的就是一只典型的唐代石狮。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亚的狮子传入我国。
以狮虎为原型的石兽,成为仪卫性的镇墓之物,在东汉时被广泛置于陵墓前。
我国中北部地区,从西到东等地均有发现,被称为“辟邪”,但有铭文的很少。
但不是说没有,如南河南阳宗资墓前的一对石兽有铭文。
据《后汉书·灵帝纪》李贤注曰:“后汉宗资墓在郑州安阳界中,墓前二石兽,镌其膊,一日天禄,二日辟邪。”
该石兽现存南阳汉画馆,但“辟邪”二字已经漫漶不清了。
东汉以后,石狮一直被沿用在陵墓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除了这些墓室壁画、石像类的石刻,再就是墓门,特别是画像石门更显珍贵。
地下墓室建筑类装饰性石刻,最具代表性的是画像石。
画像石是根据墓葬建筑结构的需要,以刀代笔在石板上刻划出各种图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被称为“石头上的画卷”。
西陕汉代画像石的内容,多为神话传说、珍禽异兽、车马出行、农耕狩猎等。
刻法洗练,线条流畅,有的辅以彩绘,充满了黄土高原粗犷与野性,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这里的仿品中的“铺酋衔环四神墓门”画像石,一铺五石,采用减地平雕,刻出轮廓,再以线刻表现细部,最后敷色。
门楣刻流云狩猎、车马出行图。
门框刻卷草纹,执戟及执彗门吏,下有玄武。
两门扇,上为展翅而飞的朱雀,中部为铺首衔环,下有腾跃的青龙、白虎,形象生动,尚存彩绘,具有典型的陕北汉画像石风格。
如果这些是经典,那么唐代的经典肯定还有骏马,而有骏马,就少不了鞍马。
唐代陵墓石刻,规制完备。
唐十八座帝王陵前的石刻群雕数量众多,气势恢宏。
包括文臣、武将、鞍马、翼马、狮、虎等,蔚为壮观,有“天然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美誉。
馆藏唐代石鞍马及牵马人,形体较大。
马腹下减地镂空,四腿、足及座残缺。
马呈站立状,额首前视神态自如。
马头雕刻精细,双目圆睁,鼻孔微张,剪鬃整齐,络头、缰绳俱备。
马背佩鞍、鞍袱自下飘垂。
牵马人站立,为胡人形象,深目高鼻,须髯呈扇形,右手屈于胸前作牵马状,左手置于腹部,神情自若,气宇轩昂。
唐代帝陵南司马神道多会放置五对石仗马,但大多破坏严重。
此石鞍马及牵马人的珍品,因埋藏地下千年,保存较好,细部清晰可见。
所以这里的仿品也比较完整,而且精美。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