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科举考试 利欲熏心(1 / 2)
征和四年二月初,刘策在刘彻的授命下,在三辅地区举行大汉首届科举考试,担当此次考试的督察官、出题官和阅卷管。
科举考试不限出身,但凡成年男子皆可参加,全国三辅各地的寒门子弟纷纷前往报名,都不想错过这个改变命运的大好机会。
至于为什么不把考试放在全国范围,主要是因为三辅之地的百姓教化程度较高,又是小贵族的聚集区,也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由于这次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填补朝廷官员空缺,所以是对地方单方面的招贤,人数也十分有限。
但刘策已经尽力了,如果现在同时对朝廷官员进行复查考试,估计要有一大批官员被逐出朝廷,而一时间也没办法填补这么多空位,世家大族更不会答应。
待日后寒门子弟被扶持成为朝廷新晋力量,刘策再一一算账不迟。
二月底,科举考试宣告结束,一共录取三十余人,贵族和寒门各占一半。
这其实是刘策指使的,因为原来录取的人中,贵族子弟屈指可数,如此势必会引起贵族的不满。
为了让科举顺利进行,刘策不得不偏向贵族,想必寒门子弟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与其让贵族垄断官职,让他一让也不妨。
贵族们对此也只能见好就收。
于是,大汉首届科举考试顺利落幕。
自此之后,刘策在天下士子的心中,名气和威望突飞猛进,凡是寒门子弟,无不感激这位处处替他们着想的皇太孙。
一时间,刘策在民间的呼声异常强烈,甚至被编成一首歌谣,由孩子们在田野间传唱:
太孙临,大汉兴;
科举出,寒门幸;
待到太孙临天日,吹锣鼓,爆竹鞭,彻夜把酒欢”
东宫
刘据独坐在主位,眼看刘策一天比一天势大,在朝中和民间的威望即将超过自己。
刘据很是不痛快,将酒杯狠狠地摔在地上。
他也不清楚,他到底在懊恼什么?
明明是自己的儿子,刘策得势,他该高兴才是。
但就是因为如此。
现在,自己的父皇刘彻对他是失望透顶,一直注重于培养刘策,甚至直接越过他,册立刘策为皇太孙。
不仅父皇不在意他,就连朝中大臣和民间百姓都更偏向刘策。
可为什么?凭什么?
父亲随意欺压他就算了,现在连儿子都有骑在他头上的本事了。
也许是出于刘彻打压的阴影,他害怕刘策得势后也会像刘彻一样。
这就给刘据一种,刘彻是看在刘策的面子上才没有对自己动手的感觉,让他非常不爽。
现在朝中大臣一个个都偏向刘策,太孙党更是根深蒂固,待到他继位后,是不是还得对刘策毕恭毕敬、言听计从?
说真的,他受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