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科举制度 君臣分歧(1 / 2)
刘策也深知,如果长此以往任由贵族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只见刘策顿了顿嗓子:
“既然那群贵族不愿意配合,那就没必要送人情了
本王以为,我大汉现今的选官制度不甚合理,便宜了那些贵族子弟,反让他们更加得寸进尺
本王日思夜想,构思出一种更公平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
众臣似懂非懂
御史大夫商丘成问道:
“敢问汉中王,何为科举制?”
刘策组织了一会儿语言,开口说道:
“所谓科举制,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
乡试在各郡举行,由朝廷直接派正副主考官主持,凡通过者称为‘举人’,具备参加上一级考试的资格,并初步具备做官的资格
会试在京师由中央政府组织,通过者称为‘贡士’,具有参加殿试的资格
殿试在殿前由皇帝亲自主持,所有参加考试人员均录取为进士,按照成绩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三等
大汉各郡,凡是读书人皆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诸位以为如何?”
群臣闻言,开始交头接耳,面色难堪
由于大汉的选官制度,现今朝堂上大部分官员都是贵族子弟,他们怎么可能愿意,这么做无疑会触及他们的利益
随后,少府丞萧望之犹豫了一会儿,站出来说道:
“汉中王,如此恐不妥啊
百姓皆愚昧无知,如何能为官?”
有了萧望之的带头,群臣也纷纷劝阻
刘策看着眼前的一幕,顿时心生悲凉,眼神中透露着一股失望,张了张嘴,却又欲言又止
不仅是因为群臣的态度,早在朝会前,他就明白,想让这件事顺利并不容易,但他没想到的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的人是他最信任的萧望之
终究是刘策看错了他…
就在群臣以为此事无望时,一个后排的官员站了出来:
“汉中王,恕臣不敢苟同萧大人的话
臣以为,贵族长期专权,势必会引起朝政危机
诸位莫忘了,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
战国时期,楚国王权没落,屈景昭三家专政,致使楚国内忧外患,最终为秦所灭
政权为贵族所垄断,寒门再难出贵子
长此以往,大汉危矣”
丙吉滔滔不绝地说着,坚决维护寒门子弟的利益,为寒门子弟发声
霍光立即站出来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