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东街(1 / 2)
朔方郡府书吏宋伯和孙女颂娘离开朔方后,也是沿着秦直道向南而行。因为舍不得花费,这一路走来,就凭着符传在驿站歇息,睡的是铺着麦秸的廊下,吃的是葱汤麦饭。
不过,他们并不觉得苦,只是行路艰难,担心误了时限,所以每日早起晚宿。就是这般赶路,也用了十日才到西河郡平定县城。
进了县城,已近午时,宋伯还想去找县狱,用符传凑合吃点。
颂娘心疼爷爷,觉得这么多天风餐露宿,到了县城也该改善一下,不然还未到长安,人却被拖垮了,所以要执意找个好点的食肆吃饭。
宋伯拗不过她,算算这些日子也没怎么花费,盘缠还够用,就应了她。
颂娘高兴得连蹦带跳,又听说平定县城的东街是个热闹去处,便拉着爷爷一起过去。
这十日来,宋伯还是第一次看到颂娘如此高兴,心中也有些伤感,但马上作出欢喜的神情,随着颂娘去往东街。
东街建在黄河崖岸,颂娘好奇,嚷着要去看黄河,人还离得远远的,就被弥漫的水雾笼罩。
她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滴,奔到崖边,只见奔腾的河流到此轰然坠下,飞溅的水珠如雪崩似的翻滚,阳光洒来,折射出一道弯弯的彩虹。
小姑娘兴奋得又蹦又跳,过了一会儿安静了下来,凝望着雾气缭绕的瀑布,扭头问道:“阿公,我能喊吗?”
宋伯微笑着点点头。颂娘双手拢在嘴前,高声喊着“啊——啊——”,停顿了片刻,突然放声大喊道:“阿母——,阿翁——”。
宋伯闻声潸然泪下。
东街很是热闹,酒舍、食肆宾客盈门,宋伯领着颂娘寻了一家整洁的食肆进去,伙计过来招呼入坐。
颂娘还是第一次进食肆吃饭,好奇的东张西望,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扯了下宋伯的衣袖,指指门口,说道:“是令月姐姐。”
宋伯扭头看去,果真是徐妪、令月和赵无故三人,正站在店门口商量着什么。徐妪和令月似乎有些犹豫,赵无故则是竭力劝说。
颂娘起身跑了过去,一把抱住令月的手臂,亲亲热热地叫道:“令月姐姐。”
令月转过身见是颂娘,又惊又喜,将她搂住问道:“你怎么在这里啊。”
颂娘笑道:“我和阿公到这里来吃饭的。”
徐妪道:“这里吃饭多贵啊。”颂娘笑而不语。小姑娘看出赵无故想劝她们进食肆吃饭,而徐妪似乎舍不得。
果然,赵无故顺势说道:“出门在外,也不可太过节俭。这十日饭菽饮水,并无菜茹,当下来到了县城,何妨偶为盛馔。”
徐妪没好气地说道:“什么意思啊,听不懂。”
赵无故回道:“此乃古人所言。”
徐妪怒道:“什么古人所言。古人都死翘翘了,你怎么不去死啊。”
赵无故一脸尴尬,张了张嘴还要回话。宋伯这时也出来了,见状一把将他拉开,示意别再说话,惹徐妪不高兴。
徐妪嘀咕道:“说话也不利索,就不是个好东西。”
令月在旁轻声解释:“他是说这些天我们走的很辛苦,也没有好好吃饭。如今到了县城,可以吃些好的,也好有力气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