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十朝代 > 第八十一章战国四名将~人屠——白起

第八十一章战国四名将~人屠——白起(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争霸异世之百族混战 流年似水似梦 我在综漫世界创造英雄! 漫威人族的恶之华 这才是足球 七零锦鲤小辣妻 终极捍卫 联盟:我三十岁世界冠军,你呢? 病弱美人今天读心了吗 全业大亨

在白起水淹鄢城之后,楚国开始组织不起什么反抗的力量。

秦军开始势如破竹的攻陷了楚国国都郢。

楚襄王狼狈出逃,“迁都”到东北方的陈地。

其实这也不怪楚襄王,白起在那个年代就是无敌的代表,谁来都没用。

随后秦军多面开花,向东攻占了竟陵,向西攻占了西陵、夷陵等地,向南再次的拿回了黔中郡。

在夷陵秦军又干了一件大事,烧了楚国历代君王和贵族的祖坟。

最终秦军在白起的带领下,取得了鄢郢之战最终的全部胜利。

楚国包括鄢郢两都在内的以西地区,全部落入秦国版图。

此战过后,白起被封为了武安君。

在鄢郢之战后,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一个人就因为都城丢失,悲痛欲绝,投江以身殉国。

那个人就是为我们争取来1天假期的,爱国政治家屈原。

屈原一直在与楚国的贵族做斗争,也一直想要通过变法来强国。

可惜的是楚国并没有出现一个像秦孝公那样的明白人。

他投江后,人们以包粽子,赛龙舟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政治家。

屈原在政治上虽然没有建树,但是在文学上就厉害了。

他还开创了一种新诗体——楚辞。

《楚辞》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在诗坛开创了一种文学传统。

很多“浪漫主义”的诗风,都是受其启发的。

白起现在已经成为其他国家的噩梦了,没办法只要他出手就没有失败过。

马上白起就要迎来他人生中的巅峰战役。

也是整个战国时代的巅峰战役,长平之战。

公元前28年,白起开始攻打楚国,并且于公元前278年攻破楚国首都(郢。

这一战过后,白起被封为武安君。

这个战绩放在其他人身上是非常耀眼,但是在白起身上并不算耀眼。

伊阙之战,白起歼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一战成名。

鄢郢之战,白起攻破楚国首都,攻封武安君。

长平之战,白起开创“同倍围之”的神话,一举歼灭赵国四十多万人。

这三场战争是白起战绩的闪光点,但是与其他两场战役相比,鄢郢之战的战绩光环就逊色了不少。

战绩逊色,但是封赏却一点都不逊色。大家都知道,秦国非常注重军功,非重大功劳不得封君。秦国能封白起为武安君,那就证明秦国认为白起攻楚的功劳配封君。

白起此次攻楚到底是因为什么功劳才封君的?攻占楚国首都吗?楚国首都被攻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没什么说服力啊。除了攻破楚国首都之外,白起还有没有其他贡献?

有!白起此番攻楚最大的贡献就是抢夺了盐泉,让秦国取得食盐霸权。当然了,可能会有人说盐有那么重要吗?今天我就来科普一下在古代盐的重要性,以及鄢郢之战的目的。

每逢谣言肆虐的时候大家都会去抢盐,以至于网上还有一个段子就是说“我3年抢的盐,到现在还没吃完”。为什么大家要抢盐?因为这是生活必需品,人可以不吃肉,可以不吃鸡蛋,可以不喝牛奶,但是不可以不吃盐。

有谁可以一个月不吃盐?如果有,请站出来。我想肯定没人会站出来,因为他不可能不吃盐。就算真的有人想要和我抬杠,坚持一个月不吃盐,那他也就没力气站起来了。

在古代盐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划重点,盐是战略物资不是民生物资。自齐桓公开始,盐就成了政府的管制品,一度和军需物资(铁并列,而且论重要性还在铁的前面,自古就是“盐铁”,盐打头,铁随后。

盐的主要用途就是人体摄入需要、腌制食品,但是古代一般人都吃不起盐,在古代盐的用途主要如下:

中国地域广阔,山川湖海等复杂地势又把天下分为若干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特殊饮食文化和土特产。

我们举个例子,我是一个北方人,我想吃潜江的小龙虾,怎么办?钱币流通的时候固然是可以用钱买,但是乱世的时候钱币并不流通,我的钱人家不认,那怎么办?以物易物!

但是潜江人不喜欢馒头,我拿什么东西跟人家换?盐!全天下饮食文化虽然多多少少都有差异,但不论哪里的人都吃盐,我可以用盐换潜江的小龙虾、草原的奶酪、沿海地区的鱼以及各种各样的特产。

在很长一段时间盐都是硬通货,春秋时期的盐就相当于当今的石油。齐国盛产食盐,完全可以用食盐做齐币的背书,向美国一样开创齐币霸权。但是当时齐国并不懂这些金融操作,齐国只会用食盐来搜刮天下财富。举六国之财养一个齐都,临淄被养得肥的流油。当时临淄有三十多万人,绝对是天下第一城。临淄凭什么这么富?齐国凭什么这么强?就凭他们有盐。

首先长期食用盐的体力远远胜过那些不吃盐的人,罗马就拿食盐当战略物资,一一发放给士兵。士兵有了力气,那战斗力就会变强。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体现,但是盐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一点。

古代朝廷收税需要养一大批官僚,官僚工资增加了收税的成本,但是盐这玩意就不一样。朝廷只要向盐商收税就行了,成本大大缩减。朝廷可以通过加盐税来收敛天下财富,以丰国库。

盐税重要不重要?非常重要!《资治通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饰、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什么意思?意思就是盐税占朝廷收入的一半,皇帝吃喝、军队军饷、官僚工资全指着盐税了。

唐朝的盐税是朝廷收入的二分之一,南宋财政盐税居半,汉武帝连年征战靠的就是“盐铁专营”。毫不夸张的说盐就是帝国基石,如果没有盐税,朝廷根本养不起官僚阶级、边防军。

当年蚩尤凭什么把炎帝按在地上捶?就是因为蚩尤拥有运城盐池,能养得起庞大的军队。黄帝攻打蚩尤是为了什么?不听帝命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争夺运城盐池

《孔子三朝记》:皇(黄帝杀之于冀中,蚩尤肢体身首异处,而且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我们大家都知道,尸体是不可能变成盐池。所以很有可能是史书美化了过程,把天然的盐池描述成肢解蚩尤之后上天的赏赐。《中华五千年史》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逐鹿,实为食盐而起。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了解县盐池是中原各民族争夺的目标,谁占领盐池谁就有各部落共同领袖的资格。

目前盐业史学者认为“逐鹿之战”实际上就是“食盐之战”,而自黄帝以来,食盐战争从未停止过,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也还有食盐战争。秦国攻楚表面上是争夺土地,但实际上就是争夺巴蜀地区的产盐地。

巴蜀地区的主要产盐地是:清江盐泉、伏牛山盐泉、巫郡盐泉。

最开始这三块地方是巫咸国的,相传巫咸国不事农耕、不纺织、不狩猎,说白了就是啥活也不干,但是人家不缺吃、不缺穿。

为啥人家能不劳而获?就是因为人家手握三大盐泉。

巴国长期通过食盐掠夺楚国的财富,最后楚国受不了庞大的贸易逆差,出兵抢夺巴国的盐泉。

秦国吞并巴蜀之前,楚国就已经把巴国的精华抢走了,三大盐泉都被楚国抢了。秦灭巴之后发现巴国是个空壳子,忙了大半天结果给他人做嫁衣,秦国当然不满了,所以迅速出兵攻打楚国。

当时司马错举兵十万攻打楚国,但是因为不善水战所以频频失利。秦、楚围绕着三大盐泉展开了长期混战,六年混战秦国也没能夺取盐泉。到秦昭王时期秦国仍旧没有放弃争夺盐泉,所以派遣白起攻打楚国。

公元前281年,楚襄王蠢蠢欲动,试图发起合纵攻秦。秦国听说之后就开始提前反击,秦国派遣司马错攻打楚国。楚国战败,割让了上庸、汉江以北的土地。

如图所示,楚国割让上庸等地之后秦国占领汉江上游,随时都有可能沿汉水直下,攻打鄢城。但是秦国的目的并不是楚国都城,而是三大盐泉以及黔中郡。

三大盐泉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我们在这里说一下黔中郡的重要性。黔中郡的核心为沅陵,如图所示,沅陵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楚国夺取三大盐泉之前就是以此为跳板进攻巴国的。巴国灭亡后,沅陵长期以来都是楚国对抗秦国的军事要塞。

同时沅陵地区盛产沅陵辰砂,是制造雄黄酒的主要原料。而雄黄酒是驱蚊虫的主要手段,在湘西等地区十分畅销。另外在沅陵地区还出土了称量黄金的砝码,目前全国只出土了两套战国砝码,这就证明在当时沅陵是经济重地,甚至还有可能产金。还有麻阳铜矿就在沅陵附近,铜矿可是重要战略物资,你想想沅陵的重要性。

但是盐泉和沅陵都是楚国重点防御对象,秦国要想攻打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白起决定直捣黄龙,摧毁楚国的统治中心,然后再逐个击破。

公元前279年,白起率领数万精兵沿汉江直下。在当时白起命令士兵烧毁船只、辎重,自断退路,以示死战之心。秦军烧毁了辎重,只能一路抢夺粮草补给。就算士兵想要后退,那也没有船只可以渡河。在这种情况下秦军只能一路南下攻城掠地,稍微停留一下都有可能自己饿死自己。为了不饿死,秦军只能拼命工程,因此秦军突进速度非常快,一路攻打到楚国的别都鄢城。

鄢城作为楚国的别都,防卫十分严密,秦军遭遇入楚以来最顽强的抵抗。为了速战速决,秦国土工作业,迅速在鄢城西部地区挖了一条渠,引汉江水灌溉鄢城。随后秦国把罪犯都迁到鄢城,把鄢城打造成攻楚基地,准备进一步攻打楚国首都郢城。

秦国法律有规定的,罪犯可以通过在战场上杀人来减刑,你想啊,本来就是一堆死刑犯,他们唯一活命的机会就是敌人的项上人头,现在上了战场,你觉得他们会不会拼命杀人?就这样,白起带着一帮死刑犯在楚国纵横,并且于公元前278年,白起攻破了郢城。

郢城被攻破之后,楚王一路逃到陈,把陈打造成楚国国都。而秦国迅速转变防线,攻打夷陵地区。如果秦国要想灭楚国,那应该追击楚王,而不是改变方向,改变防线的原因是秦国本意就是三大盐泉。

秦国迅速占领夷陵,封锁巫郡、黔中郡与楚国的联系,并且开始逐步吞并夷陵西部地区。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秦国有了源源不断的盐,而楚国丧失了盐泉,自此一蹶不振。

楚国当然不甘心失败了,所以很快就集结了十万大军攻打秦国,可惜没什么用,并没能收复三大盐泉。随后秦国设立了南郡,而白起功封武安君,自此名震天下。

三大盐泉的重要性就相当于近代时期的东北,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白起攻占了三大盐泉,为秦国提高源源不断的食盐,使秦国税收大大增长,秦国可以养活庞大的军队。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派遣四十万人都被说成穷兵黩武,秦国后期可是出动了六十万大军灭楚,秦国凭什么养活六十万大军?土地收入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是食盐收入更是大头。没有食盐收入,仅凭土地收入,秦国断不可能养活六十万大军。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战役前后耗时3年,以秦军胜利,赵军失败而告终。是役秦军前后杀死赵国军人45万,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自此战后,其他的诸侯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

公元元前26年夏,赵括接管了长平前线4馀万赵军。与此同时,秦国也秘密的派遣武安君白起抵达长平前线接替王龁指挥秦军。赵括到达前线后,收缩了兵力,准备主动进击秦军,企图一战而歼灭秦军,收复上党。白起以丹河东岸的长平城为依托,沿丹河东岸的天然髙岗构筑起长达18公里的主阵地,右翼一直延伸到小东仓河北岸,以抵御赵军主力的进攻。另安排25人在决战开始后切断从石长城出击的赵军退路;另5骑兵遮绝留守石长城的赵军与出击的赵军主力之间的联系。

赵括在对秦军所知甚少的情况下,指挥主力出击屯扎在故关前的秦军部队。秦军按照白起的将令,接战不久后便诈败,沿着直通长平城的大道逃跑,把追击的赵军主力引诱到预设战场。赵括浑然不知秦军的诡计,指挥全军猛攻秦军阵地。秦军顽强抵抗,赵军无法攻破。此时,进击秦军的赵军主力已经远离故关12公里。预伏在小东仓河北岸的25秦军这时突然出击切断了赵军的退路。5骑兵也兵临故关前,使留守故关的赵军不敢出击支援。这样,赵军被完全分为两段。赵军出击的主力失去了后勤保障;留守的部队空守着粮草辎重却无法增援决战。秦军抓住有利的态势,派出部队从两翼攻击赵军。赵军分兵作战,不能取胜,被秦军压缩在了一条狭长的地带。面对险恶的战局,赵括命令部队原地筑垒防御,等待援兵。秦军乘势合围赵军于主阵地前。赵军被秦军围于野外的消息报到邯郸。赵孝成王意欲合纵抗秦,遣使求救于临近的楚、魏等诸侯国。但是,由于之前赵国使者入咸阳和谈得秦昭襄王厚遇,诸侯国均看在眼里,所以都不愿救赵。赵孝成王只得派出本国的部队赶往长平前线救援。秦国方面,得到合围住赵军主力的消息后,秦昭襄王亲自从咸阳赶到临近前线的河内郡,给所有的郡民赐爵一级,命令郡内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前往支援长平前线,阻击赵国的援军。于是,被围的赵军无法得到援助和补给。9月,在被困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

赵军再无战力,全体投降了秦军。秦军清点俘虏人数,竟有近4万人。是役秦军也伤亡过半,对人数众多的俘虏心有馀悸。白起于是假意许诺说准备把降兵中身体强健的留下带回秦国,而年老体弱伤残幼小的会放归赵国。赵人不疑。结果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近4万身体虚弱的赵国俘虏全体遭到秦军坑杀。唯有24名年纪幼小的赵人被秦军放归了赵国。长平之战以赵军的惨败,秦军的全面胜利结束。

赵括到了长平,换回廉颇。不到三天,他就把廉颇定下的一套规章制度统统改变,还撤了好几个主张坚守的将领的职,换上自己带去的人;并且命令部下将士作好进攻准备,随时出击秦军。

为了让秦军明白,这回赵军的元帅已经不是老迈无能的廉颇,而是少壮有为的赵括,赵括特地吩咐在军营里树起一面大帅旗,旗上赫然绣着一个大“赵”字。

其实,秦军不用见赵军打出新帅旗,就知道赵括已经到达长平,并且改变廉颇的战略,准备打进攻战了。老谋深算的秦昭王立即秘密任命名将白起为帅,到前线指挥,王龄改任副元帅;同时不许部下任何人泄漏这一消息,违者斩首,因为白起威名很大,万一让赵括知道,恐怕就会有心提防,不肯轻易出战了。

白起到了长平,马上派出3人到赵营前面试探,指指骂骂地惹赵军出营来打,事先还特地关照领队的将官:“只许败,不许胜,败得越惨,记的功劳越大!”

要是这会儿廉颇在长平,不管对方要什么花招,不到真正有利的时机,不打就是不打。可是赵括好大喜功,又骄傲又急躁,见秦兵只有3人,马上率领1人马,出营交战。3秦兵按照白起预先的吩咐,同赵军一接触,就像兔子碰见了狼,撒腿就往回逃,什么军旗啦、武器啦、头盔啦、衣甲啦,统统朝地下丢。不少人逃回军营时,浑身上下光剩下条裤衩儿了。

赵军一路追,一路就捡拾秦军扔下的那些东西,追了好一阵,人没追上,战利品却捞到不少。回营之后,赵括沾沾自喜地让将士们抬着人家白送的战利品,吹吹打打地在赵营里绕了好几圈,表现自己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白起本来只听说赵括没有实际作战的经验,这回亲眼瞧见他果然无能,不由得大喜,赶紧调兵遣将,设下了围歼赵军的计策:

他派出25人为左翼,从北面急进埋伏起来,当赵军主力出战后,立即包抄它的后面,截断它的归路;又以5人为右翼,当两军交战时,迅即逼到赵营璧垒前,也不必攻打,只要堵住就行–––既不让出战的赵军主力回营,又不让在营中留守的赵军出援;另外拨一支精锐骑兵,预备冲入赵军主力中间,把它前后隔开,制造混乱。

白起在那边设围歼计,这边赵括却尽做着胜利梦。他派人到秦营去下战书,同时鼓动全军将士:“这回同秦军决战,一定要奋勇杀敌,打败他们不算完,还要追上去,杀他个片甲不留,一人一马也不剩!”

赵括这几句鼓动的话,恰恰合了白起的心意,可他哪里知道呢!

交战这天,赵军猛烈地发起进攻,秦军的诱敌部队则节节往后败退。赵括见胜利在望,顿时眉飞色舞,指挥全军将士在后面紧紧追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赵军越追越快,秦军渐退渐远,退入了秦营壁垒内。赵括求胜心切,下令攻打。可秦军将士既不是泥塑面捏的,秦营壁垒也不是豆腐架子搭的,哪能那么便当给他打破。

倒是不少赵军将士挨了秦军的箭,阵亡了。

一边攻得凶,一边守得牢,猛然间,秦军壁垒亮出一面大黑帅旗,旗上赫然绣着斗大一个“白”字!

赵括没想到白起在军中,不由得慌了神,只得硬硬头皮,加紧攻打。

赵军出发的时候,是早晨,边打边追,到了秦营壁垒前,强攻了一两个时辰,早已过了中午。将士们肚子饿了。赵括没办法,只得下令撤军,退回本营去就食。

唉呀呀,出来容易回去难,25秦军把路拦!

秦军兵力似乎没赵军多,可是尽占着山谷要道,从四面八方围住了赵军。赵括听着到处隆隆的战鼓声,吓得脸都发了白,只得硬着头皮,率领将士们朝鼓声较稀的地方冲去,企图杀出包围圈。可是他无论冲到哪里,秦军就堵到哪里,赵军拼死拼活也突不出去。

赵括这时真是懊悔极了:在长平老营里,帐篷林立,粮草如山,吃它一年半载都不成问题。就是不读兵书的人,也知道部队行军打仗,马吃草料人吃饭,给养是最要紧的。可我呢,光知道追,追,追,把帐篷粮草全扔下了不管,这一回呀,唉

他正叹着气,忽然传来一阵杂乱的马蹄声,月光下,大队骑兵冲锋而来,原来是那一支担任穿插分割任务的泰军精锐骑兵,杀进了赵军人群中!

赵括见情形不妙,连忙击鼓传令,把将士们集中起来。可那支骑兵已把赵军切成大小两部分。叫赵括少叹儿声气的是,他自己在大部分这一边。他只好下令,将战车围成临时的壁垒;同时派出一些军士,翻山越岭去同那小部分的赵军联系,传达了“筑垒固守,以待救援”的命令。

月光如水,山寂林静,人影幢幢,分外凄凉。赵括想起了父亲的遗训,想起了慈母的告诫,想起了这一场战争的胜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想起了赵国的父老正期待着子弟们早日回家乡他不由得一阵心酸,落下了两滴眼泪。

秦昭王得到捷报,知道白起已经把4万赵军围困在离长平不远的地方,好不高兴,立即征发全国15岁以上的男子,组成援军,到长平阻绝赵军的粮道。

白起不愧名将,他一方面牢牢围住赵括的那4万大军一方面切断了赵军运粮草的道路,阻挡住赵国的救援部队。因此,不仅赵军长平老营的粮草无法援助主力,赵孝成王派出的军队和粮草前往长平,也都给秦军挡在半路上了。

秦军的包围圈越收越紧,秋风秋雨叫人更愁。赵括眼看不行了,到了第46天,将部队分为四路,擂起战鼓,同时向四个方向突围。可是这四路人马都是饿将疲兵,哪里敌得过将勇兵强的秦军?突了四五次,也没能冲出一人一马。

赵括又悔又恨,绝望之下,挑选了一批还能拼死一战的将士,杀了几匹马,让他们饱吃一顿,然后亲自率领这支敢死队冲向秦军,要其余人马跟随在后,但愿一举突围成功。

不料,他刚刚冲到秦军面前,就被一阵乱箭射死,那批敢死的将士也大多战死了。

秦军见射死了赵括,大为振奋,齐声高叫:“赵括已死,赵军投降!”剩下的赵军早就饿得头昏眼花,跑不动路,这下没有了主将,一个个扔下武器,全都投降了秦军。

白起获得大胜,计点俘虏,连同先前投降的赵兵,竟有4万人之多。他与王龁商量说:“这些赵兵是不得已才投降的,万一管辖不住,造起反来,可不得了!”于是,哄骗那些俘虏,叫他们吃饭休息,过几天就送回赵国去。当天夜里,狠心的白起下了道命令:除留24名年纪幼小的放回赵国报信,绝大部分的赵军俘虏,全都杀死。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自从一蹶不振。东方六国再无一国能与秦国对抗。秦国自从走上了统一的道路。

这是历史上极端残酷地杀害战俘的典型例子,后人称为长平之祸。

每当人们提起秦统一六国的决定性战役,脑海中总会蹦出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万赵军雄壮之举。但要说起赵军统帅赵括,人们习惯性的将其归为纸上谈兵的庸才,因为长平之战不仅让赵国大伤元气,同时也该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坚持基础。那么作为赵军统帅,赵括真就只是会纸上谈兵吗?真就是个会说不会做的庸才吗?张平之战结束后,白起说出了历史真相。

也许在大多数人心中,赵军统帅赵括只是个耍嘴皮子的庸才,但作为其直接对手的白起,却有着另一种看法。在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军经过一番盘查,白起说了这么一句话: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半数矣!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虽然此次击败了赵军,但秦军自己也折损了一半兵力,那么在此次战役中,秦军投入了多少兵力呢?据专家保守估计,长平之战中,秦军共投入了6多万人,那么再结合白起的那句话,秦军此次伤亡人数足足3万人。

作为战国七雄中势力最强大的秦国,3万人的伤亡依旧是个庞大的数目。而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赵括绝非史书中记载的那样不堪,虽然长平之战的结局是赵军大败,但这依旧不能否认赵括的实力,否则也不可能让老将白起折损3万人。虽然这3万人,还不足以让秦国伤筋动骨,但放在其他诸侯国却是切身之痛,但从数据来看,此次战役赵国和秦国可谓是半斤八两,谁也没占到最终的便宜,而秦军险胜也是在于兵力优势上。

并且在白起围困赵括时,赵军已经粮草殆尽,但赵括依旧能稳定军心,足足坚持了46天,让这个备受围困赵军有序运转,期间从未发生兵变,这足以说明赵括在军事才能上,有着十分不俗的才能了。而最终的失败,一是粮草得不到及时供应,其次便是军事实力上的差距,而这并非一个英才能够轻易解决的问题。

在何况,赵括初次迎战的对手,就是秦国最有名的白起,而在他的征战生涯中,还从未尝过败绩。试想一下:一个新手将领赵括,面对战国顶级将领白起,在粮草不充足的情况下,稳定军心46天,还让秦军折损3万人后才战败身亡,这就是创奇迹般的战国了。要是换作他人,指不定被秦军围杀成啥样了,也许还没等秦军进攻,自己就在兵变中身死了倘若此次秦军的将领不是白起,那赵括有胜的希望吗?很可能赵括会创造出辉煌战绩,成为战国时期新星将领。但可惜的是,他一见面就是白起,并战败在白起名下,这也算是一种命运吧。

所以说,从长平之战的结果来看,赵括并非是个纸上谈兵的庸才,赵军在他的带领之下,不仅苦守了46天,同时还让秦军付出伤亡过半的代价,让秦国统一之路遭受挫折,延缓了秦灭六国的步伐,在那个必将一统的历史趋势下,这就是他力所能及的最大成果了。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发生了很多战争,特别是在先秦时期,由于周王室的影响力逐渐衰落,崛起了很多诸侯国,经过几百年的征战,最后出现了战国七雄,这7个国家分别是楚国,秦国,韩国,魏国,赵国,燕国,齐国,但由于国力的增强,落后的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扩张的需求,后来秦国重用法家名人商鞅实行变法改革,最终成为七国当中最强大的存在。

秦国的崛起让其他山东六国感到惧怕,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其余国家已经很难和秦国抗衡,但赵国经过胡服骑射,实力大大增强,两个国家都有实力争霸天下,双方在公元前262年发生了一场战争,历史上称之为长平之战,当时秦国原本攻打韩国,韩国知道自己的实力非常弱小,无法抵抗强秦,就将国内的上党送给了秦国,可是上党的守官不干了,他将城池献给了赵国。

赵国,韩国,魏国原本都是一家,所以有三家分晋的说法,赵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白白捡了十几座城池,可是平原君赵豹却认为这是韩国的阴谋,如果接受了上党,就等于和秦国正面作战,由于赵国也是强国,因此和秦国开始在长平地区开始对峙,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国的主将是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双方对峙了整整三年。

由于双方的国力相差很大,赵国最先支撑不住,不仅国内的粮食无法筹集,军心也渐渐不稳,但赵王也不甘心放弃,最后撤换了廉颇,使用年轻派的将领赵括,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熟读兵书,他上了前线之后开始主动发起进攻,但他没想到秦国也将主将变成了白起,由于这件事情做得非常隐蔽,赵国并不知情。

白起诱敌深入,分割包围,使用55万大军将赵国的45万大军团团围住,最后长平之战的结果是赵国全军覆没,白起还杀了很多降兵,最后只放回赵国3多个娃娃兵,很多人都说白起用兵如神,但根据史记记载,白起围困赵军前后所造成的损失超过25万,因此赵括并非无能之辈,如果他事先知道主将是白起,那么胜负之数就很难说了。

这场战争最后的根源并不在于主将无能,而是在于双方的国力差距很大,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加上得到了巴蜀的粮道,所以国力雄厚很难被拖垮,但赵国只是兵强马壮,但是国力就和秦国差距很大,这才是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根源,但其实和主将赵括真的没有关系,在白起一生的征战中也只有赵括能够消灭白起25万秦军,足见他的军事天赋了。

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多年,攻城7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

主要成就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

一、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

二、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

三、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四、精确进行战前料算,不论敌我双方军事、政治、国家态势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应对手段等等皆有精确料算,无一不中,能未战即可知胜败(《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故而太史公司马迁称赞白起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蔡泽:“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强赵,北阬马服,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楚、赵天下之强国而秦之仇敌也,自是之后,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

苏代:“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苏厉:“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

寒泉子:“夫攻城堕邑,请使武安子。”

秦昭襄王:“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赵胜:“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锐下,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小头而锐下者,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见事明也。视瞻不转者,执志强也。可与持久,难与争锋。”

陈馀:“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

张唐:“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司马迁:“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

谷永:“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介之过,赐死杜邮,秦民怜之,莫不陨涕。”

白起善用兵,征战沙场达三十七年,攻取七十余城,歼敌过百万,未尝败绩,仅用万余人便攻克楚的都城。尤其是几次恶战让赵韩力量大减,后来始终无力抵御秦兵东近。也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用兵灵活。伊阙之战避实就需,各个击破;鄢郢之战改用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而长平之战则佯败,断敌粮道,分割,最后围歼。

白起喜欢追击战,数次长途奔袭。与孙子兵法中的“穷寇勿追”迥然有别。

白起很有战略眼光,也很有大局观。尤其是后来称病时候关于不可攻赵的言论,深入探讨了当时的局势。所以白起才能成为战国名将之首。

杀人者的悲哀

白起是个杀人者。

他却同样不能抵挡嫉妒和诋毁。

所以范睢担心他功高,于是白起没能灭赵。秦王又操之过急而误解他,于是,他死。

《孟子·离娄》云:“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这说明了战国时期的混乱。

杀人者并不是只有他。

但他杀降卒,于是在后世便有了罪。

他善战,却不聪明,所以便会发牢骚。在秦王不听他的局势分析而派兵攻赵失败后,他在背后说:‘不听臣计,今果如何。‘

只是发发牢骚也就罢了,因为此时赢谡(秦王也打算重新起用他了,可他却不给面子。“臣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意思是,我知道这次出征绝对没有胜算,但是能免罪;虽然不出征本身是无罪的,可是却要被刑罚我宁愿受重刑而死,也不想成为无功之将。

白起很不给面子,秦王也恼了。

于是白起的官位没了。还被赶去边疆。

偏偏他真的病了,一时不能走。

结果前线失利,秦王便迁怒与他。

于是他只有死。

善始者未必能善终,但白起还是名将,千胜名将。

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彊赵,北阬马服,诛屠四十馀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楚、赵天下之彊国而秦之仇敌也,自是之後,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身所服者七十馀城”,这段话可以说是对白起一生功绩的最好概述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皇孙凶猛 真千金太霸总,大佬秒变娇夫 她被活活烧死后,全家后悔了 重生到四合院不当恶婆婆 我无意中攻略了小说女主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小说超前更新最新章节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全文免费阅读小说完整版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免费阅读完整版大结局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全文阅读最新更新 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