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五章 世嫡皇孙(1 / 2)
杨铭态度坚持,一定要保玄感,杨广也不好办啊。
难不成皇帝跟太子翻脸?这小子监国这么多年,政务全理顺了,朝中也不乏心腹,军中他的人也不少,动他,是想都不要想。
老二那点本事要是当太子,杨广都觉得对不起祖宗。
可是这件事,终需有个扛罪的,不然堵不住悠悠之口,杨广心里比谁都清楚,那些大臣们只是嘴上不敢说,心里其实都在埋怨自己呢。
我做了什么事,我能不知道吗?但我能认错吗?不能!
其实儿子帮爹顶罪,是最好不过的,杨广也没有那么为难,但是太子的拥趸太多了,这些人不会同意太子身上沾上这样的污点。
关于杨铭出征的事情,连续五天的讨论,都是反对者居多,而杨约和玄感则是没有表态。
杨约很清楚,现在能保他们的只有太子,而太子一旦领兵在外,谁都不敢动他们,也没人敢找他们的后账。
唯一的担忧,就是外面实在是太乱了,他怕杨铭会有闪失。
小朝会说不通,只能是搬到大朝会。
朝会一开,为了避免有不长眼的出来给杨广挑刺,杨铭第一个站出来请罪,并且希望能够领军出征,平叛天下。
结果呢,一帮子给太子脱罪的,当时留京的那些官员,有辅佐之职,太子有失,按理说他们也逃不了。
于情于理,都得站出来分担。
可是这么大的事呢,总得一个领头担罪的,杨约慎重考虑之后,还是觉得让玄感担一点,太子已经出面保你,给你顶了大半,剩下一小半,你总得分担一下。
他朝玄感使了一个眼色,后者赶忙站出来道:
“国事繁重,陛下在北,太子承监国之职,监理九州,不能因一事而废万事,非太子之罪也,臣奉命督运军资,虽尽心竭力,仍不免左支右绌,致使粮草不济,请陛下降罪。”
其实啊,谁对谁错,从来都不是重要的,玄感有错吗?可以说一点错都没有,杨铭更没有。
但是呢,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对错不是去探究的,而是用来平事的,只要能把事情摆平,谁对谁错,无所谓的。
监国太子,督粮玄感,用来承担责任,天下人是最能够接受的,因为他们俩就是主要负责人嘛。
太子的态度非常坚决,我肯定是要出门的,陛下如今在京,也用不着他监国了,而他将功赎罪的借口,又是那么的名正言顺。
今天的朝会,人数非常多,各路豪杰都来了,宗室亲王只要在京的,今天都在。
蔡王杨智积先起身道:“太子乃国本所在,不可动摇,今执意出征,乃为陛下分忧也,臣以为,应册封太子嫡长秦王,为世嫡皇孙,以保我大隋国本稳固。”
他的意思,跟杨约的担心差不多,怕杨铭出事,杨铭要是出事,储君之位给谁呢?
按理说,能争的不多了,齐王杨暕算一个,赵王杨杲,还有杨茵绛的三个嫡出,外加魏王杨瑾。
眼下没有人会把杨瑾当成庶出对待。
但是如果册封杨瑞为世嫡皇孙,等于是确定了继承权,也就是太子之下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后面没有第三顺位了,杨瑞之下,其他人都没有继承权。
什么叫世嫡皇孙呢?也就是后来的皇太孙,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太子死了之后,为了确保后继有人,会册封皇太孙,保证其合法性以及皇权的延续性,比如朱元璋的太孙朱允炆,但也有少数情况,太子活着也没有被废,就被立为皇太孙,比如李治的太孙李重润、朱棣的太孙朱瞻基等。
杨智积是宗室大佬,以他的角度说出这样的话,无可厚非,但是有人不乐意啊。
杨暕呵呵道:“蔡王对太子没有信心啊?平叛杨谅,灭吐谷浑,已经证明了太子的领军能力,如今不过是一些匪盗聚众而已,就算我出征,那也是如同秋风扫落叶,一举荡平,太子焉有不胜之理?”
“齐王之言,如同儿戏,”滕王杨纶冷笑道:“你到现在还觉得,那只是一些匪盗啊?天下失首府之郡太守,已多达十一人,他们恐怕不会认同齐王的观点。”
人家是不鸟杨暕的,要不是这次救驾,我都不会正眼瞧你,大家都是亲王,太子健在你又没有继承权,我现在名义上是宗室领袖,你想要往上走,还得巴结我呢。
杨暕怒道:“我说杨纶,谁给你的胆子这么跟我说话?武威郡呆了几年,本以为你会收敛一些,结果更跳了,怎么?你是不是觉得你比我大啊?”
“大家都是自己人,何必争吵呢?”梁王杨浩嘿嘿笑道:“齐王在北,不知国内之事,您要是觉得叛贼这么容易剿灭,为何不代太子出征呢?”
三个亲王跟他唱对台戏,谁都能看得出,杨暕已经没什么威望了,宗室不支持,他什么机会都没有。
杨暕呵呵道:“我想去,太子也未必肯啊。”
“你不说,怎么知道我不肯呢?”杨铭淡淡道。
杨暕一愣,顿时道:“那行,我去,行了吧?”
“不可不可.”
这下好了,几乎是全员反对。
太子出征,大家反对是怕太子有失,杨暕这个嘛,是知道他没有这个能力。
杨暕顿时大窘,气呼呼的坐下不吭气了,被人瞧不起的感觉总归是不好的。
杨广点了点头,看向杨铭道:
“你若出征,要思虑周全,议一个方案出来,让朕过目,朕不欲你亲力亲为,但你执意如此,朕也只能勉强答应,汝出征之日,便是杨瑞册封世嫡皇孙之时。”
这下子,等于给老杨家立了一个正统合法继承人,杨铭要是挂了,杨瑞就是储君,但不会成为太子,因为他和杨广中间隔着辈。
死了爹的皇太孙,跟太子没什么两样。
那么接下来,又是一帮人反对。
杨广心里是很高兴的,因为杨铭这么一闹,没人再提北征的事情了,全在讨论太子出征,能于是把事情给接过去了,转移重心。
然后又将玄感罚俸三年,算是盖棺定论了。
玄感是不会在乎的,那点俸禄都不够我塞牙缝,你要是让我做尚书仆射,我贴钱给你都行。
但是呢,还是有人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