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2 / 2)
夺情起复这种传统,在明朝的时候,被看的非常重,一般情况非顶级内阁人物,不得夺情,因为儒家在大明朝时期,发展到了巅峰,所以特别当回事。
张居正被夺情,结果成了他死后被攻击的罪名之一,人家是被皇帝夺情的,但大家都在骂他不孝。
但是眼下的大隋,你让一帮子鲜卑人把儒家太当回事,也不切实际,再说了,长孙无忌多大点人物,能被拿出来在朝堂议,也是因为秦王。
没有秦王,他的名字都不够格出现在这里,他夺不夺情,没人会在乎。
而且夺情这种事情,频繁发生在军伍,说法叫做“金革之事不避”,意思是外出领兵或是出任关键边防要职的,以及军中的紧要位置,基本都被夺情了,不用服丧,这叫舍孝尽忠。
再说了,你孝顺不孝顺,话语权在皇帝,我说你孝顺,谁敢说你不孝顺?
万历是诚心要搞张居正,所以才纵容别人大肆攻击,以至于张居正死后被彻底清算。
杨玄感这么一开口,聪明人已经看出苗头了,明摆着这仨是在底下商量好的,而太子多半也是这个意思。
苏威直接道:“长孙无忌没有品级,并非官吏,谈夺情起复有些牵强,秦王学业为大,臣以为,当召回,担任秦王侍卫,兼伴读。”
人家这句话,非常简单,却是字字精髓,等于是把长孙无忌夺情的事情给做圆满了,以后就不会被人诟病。
虽然夺情,基本上都是用在官员身上,但是民间也有,比如边疆有战事或是军府临时招募卫士,服丧期的人是可以被夺情参军的。
让长孙无忌做侍卫,就是钻的这个空档,侍卫也属于军方人员,保护顶尖重要人物的人身安全,也可以算是金革之事嘛。
要么说姜还是老的辣,杨玄感趁机道:
“我完全赞成房国公之言,秦王学业有失,谁也担待不起。”
玄感这边,是杨瑞打的招呼,那套说辞也是李世民教给他的,其实整个事件,都是李世民在背后出的主意。
“些许小事,耽误朝会议事,就这么办吧,”杨铭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他这句话,基本给事情定了个调,不要大张旗鼓去办,悄摸摸的把人带回来就行。
这下子,长孙无忌可以回来了,免得日子久了,不孝的名声越来越大,那时候杨铭都不好将他放在杨瑞身边。
而且长孙行布兄弟仨,明摆着就是在憋着这个坏,不让人家守陵,对外却说是长孙无忌不满生母的墓穴位置,闹脾气呢。
高氏和长孙无垢,肯定回不来,长孙无忌被召回,长孙家绝对不敢再扣押她们母女,所以她们还要继续服丧,遭人冷遇白眼,基本是避免不了了。
裴淑英的门面楼,也破土动工,开始了大改造,工匠全是老裴家的,一应物料全都不缺,七天功夫就能改好。
魏征现在的主要任务,不是处理公务,而是接送杨瑾上下学,因为杨瑾是在王通那里读书,还是大锅饭,不是私教,是与一堆子同门一起学习的。
这也是裴矩的意思,因为王通授业比较开放,弟子们都可以提问题,然后他来回答,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本来杨瑾是和杨昭的嫡长子杨侑一起读书的,但是杨侑被带去了张掖,所以眼下,就他一个人每天往返于皇宫和学堂。
马车上,魏征趁着杨侑不在,嘱咐道:“殿下与代王(杨侑终是堂兄弟,有些亲近私密的话,不要对他说。”
杨瑾这个年龄,你不要和他说正事,这是非常大的忌讳。
小孩的嘴巴是不把门的,魏征这次是犯忌了,这样的嘱咐,也不是你一个负责接送的人可以说的。
果然,杨瑾一脸疑惑,道:“堂兄弟难道还不够亲吗?”
魏征不好往深处说了,只是笑道:“总之殿下要知道,秦王才是您的兄长,什么话都可以对他说的,但是别人,说话就要留有三分余地。”
杨瑾不明白三分余地是什么意思,但也没有再问魏征。
他晚上回宫之后,问他妈去了。
裴叔英顿时大怒,私下让人给了魏征二十杖。
魏征自打见到杨铭之后,就总是在受皮肉之苦,不打不成才啊,他那张嘴巴也是不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