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昭武女帝的“随和”讲话(2 / 2)
“三年义务教育,是朕力主在三府实施的。乡亲们都知道,我们的大明过去二三十年都不好过,尤其是先皇在为的十几年。
外有东虏屡屡入口,北虏也时不时的犯边。内里天灾连绵不断,流贼四起,搅得天下大乱,甚至先皇都因流贼破了京师,而自尽殉国。
这些,我们南京的百姓可能没经历过,感受不深,因为战乱立南京的乡亲们最近的一次,也就是扬州之战。
幸赖将士用命,扬州之战我们大明胜了。但诸位乡亲可否想过,若是扬州之战大明败了,会是什么结果?
清虏将跨过大江兵临南京城下——南京城以前的官兵什么样子,乡亲们都知道的,他们守不住南京。
介时,清虏入主南京,烧杀抢掠是少不了的。不论你是王公贵族,还是贫苦百姓,在清虏那里都只有值不值得抢的区别。
各位都是平头百姓,清虏大将或许看不上你们什么。但清虏底层的那些小卒子呢?是否会看中你家中的钱财、粮食,看中你的妻女?
北方被清虏攻破的城池有很多,最终都是什么下场,乡亲们打听下就知道了。至于被清虏统治过的地方,现在很多人头发都还扎不起来呢。”
说到这里,朱媺娖似乎觉得有些偏题了,顿了下。
“朕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今天的太平日子来之不易,朝廷在应天、顺天、成都三府实行的三年义务教育更是不易。
二三十年战乱后,我们的大明各个地方都要用钱,可朕却做主让朝廷拿出钱来,让三府的适龄孩童、不论男女,都能免费识字读书,学习知识。
这种情况下,乡亲们不应该珍惜机会,让自家孩子努力用功读书吗?为何会纠结于教师身份问题?”
听朱媺娖说到这里,不少百姓露出了羞愧之色。
虽说江南文风昌盛,南京这种地方,底层百姓家孩子也有很大机会读书识字,但到底不是所有人家的孩子都能读书的,更别说免费读书了。
不,不止是免费,学校可是会负责学生们一顿午饭的。
现在他们却纠结于老师过去是什么身份,确实有些不知好歹了。
朱媺娖继续道:“若有人去看过县学外相关公告,便会知道,所有小学教师,都要求没有作奸犯科经历的。
所以,如乡亲们所说的这位卞老师,不论她过去是什么人,有一点可以肯定:她绝非作奸犯科之辈!”
大约是朱媺娖太随和,这时不知哪个百姓滴咕了句,“可她毕竟曾入贱籍。”
以前大明将百姓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乐户等户籍,可以说民户是有优越感的,尤其是在面对靠后的贱籍之人时。
虽然朱媺娖登基不久,就明发圣旨,所有百姓皆归入民户,但百姓的惯性思维显然还在。
况且,卞玉京过往从业经历,确实容易引起非议。
朱媺娖听了却是摇了摇头,道:“她曾入贱籍你们就嫌弃了?觉得不配教你家孩子了?
那你们可知,在顺天府做小学教师的多是些什么人?是那些曾投降过伪顺、清虏的犯官家属!”
听了这话,顿时梅岗的百姓们一阵骚动,忍不住惊疑出声——
“犯官家属?这怎么可能?”
“那些人都算是卖国贼了吧?朝廷怎么能让他们的家属当先生?”
“朝廷为何要这么做?”
“···”
“朝廷为什么要这么做?”朱媺娖提高了声音,“朕来告诉你们——因为合格的小学教师难得,不得已才允许犯官家属参与其中。
这还是只是义务教育仅限于三府之地的缘故,待将来这一政策推广出去,我大明教师只会更加贵乏。
现在,诸位乡亲在这里嫌弃教自家孩子的先生过往经历不好,可曾想过,在大明其他地方,还有数十万上百万的孩子想要识字读书都没有机会,都找不到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