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兵戎相见(1 / 2)
徐干被沂王监禁的消息不胫而走,北城军士们登时议论纷纷。他们都是徐干亲手精选而来,每日朝夕相处,深知其为人,对他甚为拥戴,无不视为靠山或者兄长。
如今见他如此劳苦功高,却无辜被捕,俱都义愤满腔,有些营官甚至公然表现不满,私下相约欲一同前去找沂王讨个说法。
荆采的风格当然是毫不留情,接连关押了几个带头滋事者,交由教众严加看管,以图杀一儆百,但军心依旧不稳。
他勃然大怒,本欲一口气将这些沂军尽数调离,令自己手下教众取而代之,但向沂王请示时,却遭到拒绝,方知其心中多少还是有些疑忌,对自己的信任终究远不如苏仪。
但此举关乎成败,势在必行,于是二次来找沂王,陈述厉害,直抒胸臆。
沂王道:“徐干只是一时糊涂,这些年他勤身王事,夙夜匪懈,未有丝毫过错。本王还是希望他能回心转意,将功补过,立功赎罪。”
荆采道:“阙廷大军顷刻就到,掘坝之事刻不容缓,否则只怕迟则生变。毕竟这些人都是沂国子弟,若闻知我等不惜连同此间父老乡亲一同淹没,难保不群起哗变?”
沂王心头一颤,正欲开口,忽有一名军士匆匆跑进来道:“启禀沂王,汉军大队人马已至山下,铺天盖地,正在扎营。”
他当即起身,趋步出堂,奔至悬桥之上,荆采紧随其后,匆匆跟了上来。
但见原先山下一望无垠的碧野,已被汉军绛红色的旌旗与衣甲所覆盖,广阔大地如同燃起一团赤火。
沂王叹道:“看来陛下这次是真的龙颜震怒,竟带来如此众多的军马讨伐本王,瞧态势,足足不下十万之众。”
荆采笑道:“多多益善!不知耿忠军可在其中,且与他激战几次,尽可能多吸引一些汉军前来增援,然后一同去喂龙王。”
沂王闻言,激灵灵打个冷战,默然不语。
北土使道:“大王、教主快看,汉军列队了,立足未稳,难道就想开战?”
沂王连忙向下俯瞰,果然汉军营门大开,如雷贯耳的轰鸣声中,千乘兵车从中涌现,接着冲出长风翻卷似的万军铁骑,如闪电穿云般布满田野,甲士们手中的刀枪戈矛耀目照眼,仿佛在喷吐光焰,飞扬飘荡的旌旗拂过大地之后,便是并列的部曲将领,与成行的校队步军。
接着从阵中冲出两名飞骑,直奔营寨而来,瞬间到得山下,与营寨门楼上的沂军军士说了几句话,但见营门楼上的军士立刻朝着悬桥这边飞奔而来,到得近前道:
“山下有汉军前来传话,说陛下要约沂王在阵前单独相见,有话询问。”
荆采道:“给他们回话,休想使诈,骗得大王到汉军阵前,然后趁机捉拿,以要挟我等。”
“且慢!”沂王道,“给他们回话,本王即刻下山面见陛下。”
“诺!”那名军士迅速跑下悬桥。
沂王转身向大堂走去,荆采连忙追上前来,劝道:
“大王不可下山,千万不能那贼王的当,这显然是见第一计鸿门宴不成,又生出的二次诓骗之计啊!”
沂王道:“据我对他的了解,还不至于。有些话,兄弟之间说开了也好,以免日后缩手缩脚,对起阵来,杀不痛快。荆教主,你也随本王一同下山!”
接着,命人帮自己穿戴好盔甲,挂好长剑,接过大刀,在手中掂量了几下,叹了口气,又还给了甲士,道:
“算了,毕竟是亲兄弟,虽是分别已久,生出隔阂,但总还不至于当场拔刀相见!”
言罢,走到外面,翻身上马,带领荆采与亲兵卫队出了寨门,直奔汉军阵前而来,但见明帝早已勒马相侯,金盔金甲,披挂齐整,亦只是腰悬长剑,手中并无利刃。
明帝此刻已经平静了许多,虽然那份誓言要废黜自己的盟单之上,赫然列着沂王的署名,可还是不愿相信这位自己亲自呵护长大的兄弟竟会生出反心,总是寄希望于他只是一时受人挑拨蒙蔽,才做出如此糊涂之事,倘若能见上一面,或许还可劝他迷途知返。
于是才决定采纳邢馥的建议,御驾亲征。
临来之前,单独召见了虞延,将盟单出示给他观阅,并严厉训斥了一顿,谴责他知情不报,险些耽误大事。
虞延羞愧难当,当场辞职,回到府中,竟自杀谢罪!
据前去探视的官员们讲,虞司徒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在阙廷为官数十年,秋毫无犯,廉直公正。
明帝闻听,登时呆若木鸡,追悔莫及,忙令厚葬,恤养家属!
接着下诏擢升原司隶校尉邢馥为司徒,王康为司隶校尉,让二人留守京师。
自己则起驾巡行,第一站先至荥阳视察疏浚后的汴渠,颇感满意,心里畅快一些,便下令直奔沂国而来,到得西面边境线上,便急召沂王前来觐见,岂料沂王不仅竟敢抗旨,而且还回书把他数落一番。
明帝勃然大怒,当即调集周边汉军,后来探得沂王已弃离王城,逃至龙口岭,当下一路径直追来。
到得山下,当各军忙着安营扎寨时,明帝与虎贲中郎将马廖带领数骑在远处观望此间地势,有熟悉这里的细作道:
“此地名叫龙口岭,周围有群山,内有河流,四周建有城垒,据山带河,积草屯粮,帑藏殷实,广蓄士马,可与昔日春秋时期楚国的方城媲美!”
明帝怒不可遏,道:“看来,他已久藏不善之心,竟始终逢场作戏,欺瞒于朕!”当即诏令列阵,派人去邀沂王下山相见。
沂王令荆采等人在原地待命,自己则拍马径直朝着明帝奔去,而明帝喝退左右,亦纵马独自走上前来,二人迎面相遇。
沂王道:“陛下,请恕臣弟戎装在身,不便下马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