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章:寻找痕迹(1 / 2)
一个巨大的石像生屹立在哪里,接受风雨的考验,岁月的蚀刻已经让他面目残缺不全,风骨却不倒。
三个人走到跟前,都仰着头看。
王明江又在周边看了看说:“这是一品官员的待遇,按理说是文物石像生各一,武石像生不知道哪里去了,还有别的石像生也都看不到了?”
“有石像生就意味着找到墓地了?”李胜利问。
王明江摇摇头:“这都毁成这个样子了,肯定不好找,连神道都判断不出来了,找墓室应该还得用洛阳铲断定。但范围缩小了,找起来就容易了。”
两人听罢点点头。
“胜利,我们两个分头找一找,看看附近有没有其他石像生,安洋,给你安排一个任务,去附近村子里找一个上年纪的老人来问问。”
“是。”安洋答应完了,向村子里快步走去。
王明江和李胜利两人分头去找别的石像生。
“这里有一个倒下来的。”李胜利在不远处招呼着。
王明江听罢,走了过去。
果不其然,在一处淤泥沟里,躺着一个武将的石像生,大概是自然条件变化,他脚下的地面陷落了下去,后来形成了一个淤泥沟。武将石像也就倒在地下了,被淤泥浸泡着。
不过也有好处,“保养”的不错,脸上的雕刻清晰,只要冲掉污渍和淤泥,大概会活灵活现的回到现代社会。
光有石人石像是不够的,这片地方埋葬的可是真宗时期的宰相,一品大员,肯定还有别的石像。
但两人继续找,也没有找到。
过了一会儿,安洋找了一个老者一起过来了。
老者一边走一边抽着烟袋,很是惬意。
“这是村支书的父亲周老师,周先生原来是村里的私塾先生。”安洋介绍说。
王明江和周先生握了握手:“周老师,辛苦您了。”
“警察同志,你们好,你们好,不敢当不敢当。”周老先生谦虚地说。
寒暄了一会儿,周老先生开始讲述这个地方的历史,“我们这个村叫东王外村,这个地方我小时候还能见到很多的东西,不但有石像人马羊,还有老虎呢,对了,还有三米高的是石碑,沿着这些石像走个一里地,就会遇到一个大坟丘,我爹在世的时候还说,那时候经常有人过来祭祀,后来,这些逐渐都消失了,大坟丘也给铲平了,那些石碑也不知道哪里去了,那些石兽有的被搬走,有的炸了,若是你们不问,我都想不起来这些地方了。”
“老先生,您说的太有价值了,我们非常重视。您还能记起那个大坟丘的具体位置吗?”王明江习惯性的用笔记本记录了他的话。
“应该是那边。”老先生指了指北面。
坐北朝南,应该差不多。王明江断定。
以大墓的方向,对比现在石像生的位置,显然,是被移动过的,如果是一左一右,还在原地,就很好判断。
几个人边说,边往前走。
由于物非人非,老人根本就想不起来,小时候的大封丘的具体位置了。
而且,由于河道改道,这块地方有遭遇过洪水的冲击。
他也想不起来更多的历史痕迹了。
王明江边走边看了一下周围的风水布局。